連續八年亮相進博會,施耐德電氣以“全勤生”身份再次成為焦點。在第六屆進博會現場,這家跨國企業不僅展示了人工智能與能源技術深度融合的創新方案,更通過一系列簽約活動,彰顯其深耕中國市場的堅定決心。“進博會已成為我們與中國市場對話的重要平臺,也是連接全球創新網絡的關鍵節點。”施耐德電氣中國及東亞區總裁尹正在接受采訪時強調。
作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領軍者,施耐德電氣此次帶來的展品聚焦“中國中心”戰略成果。展臺以數據中心、油氣化工、零碳園區三大行業為樣本,系統呈現了數智化技術對產業轉型的推動作用。尹正透露,通過進博會平臺,企業已與油氣化工、基礎設施、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的合作伙伴達成深度合作,充分釋放了這一世界級展會的“溢出效應”。“中國市場的原創技術占比持續提升,這讓我們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在上海普陀工廠,一場由AI驅動的制造革命正在上演。這座運營近30年的老廠通過部署機器學習、5G、AR等前沿技術,實現了從原型設計到供應商管理的全流程數字化。尹正以具體數據闡釋變革成效:新產品開發周期顯著縮短,生產計劃發布效率大幅提升,人均生產效率提高。更值得關注的是,AI技術并未取代人力,而是通過AIGC與AR設備將故障修復時間壓縮,第三代柔性生產線使生產速度提升。“我們追求的不是技術替代,而是通過人機協同釋放更大價值。”
這種技術融合的背后,是施耐德電氣“在中國惠世界”的戰略考量。尹正指出,中國已成為企業全球第二大市場、重要供應鏈基地和四大研發中心之一。自2019年以來,在華研發投入年復合增長率超,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具備全業務線研發能力的市場。從數字配電研發中心到低壓配電創新中心,世界級研發機構持續落地,催生出無六氟化硫環保開關柜、新一代空氣斷路器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產品。
“中國原創”正在改變全球產業格局。2020年首展的環保開關柜采用干燥空氣替代強溫室氣體,目前已推廣至全球市場;2023年亮相的空氣斷路器次年即實現量產并出口東亞、中東地區。尹正將此概括為“中國創新反哺全球”的典型案例:“我們利用中國的產業優勢和市場活力進行研發,再通過全球網絡共享創新成果。”
在構建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施耐德電氣選擇通過生態圈建設實現共生共榮。企業在中國打造了數字化、可持續、全球化三大生態體系,累計吸引超1250家中小企業參與“創贏計劃”,孵化出40余項聯合創新成果。在可持續領域,其發起的供應商“零碳計劃”已幫助270家中國供應商實現減碳目標,超額完成階段性任務。
上海作為“中國中心”戰略的核心承載區,其獨特的創新生態成為吸引施耐德電氣持續加碼的關鍵因素。尹正分析稱,長三角地區匯聚了前沿市場需求、頂尖科研機構和活躍的創新資本,這種“創新場域”為企業提供了不竭動力。“普陀工廠的轉型成功絕非偶然,這里的人才特質和創新氛圍創造了理想條件。”他透露,企業將延續“中國中心”戰略,借助中國產業優勢持續向全球輸出創新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