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縷陽光掠過塔拉星球的環形山,金黃的麥浪在晨風中泛起漣漪。張工跪在田埂上,指尖輕輕摩挲著沉甸甸的麥穗,三年前那株枯死的麥苗標本還揣在他口袋里。"畝產四百二十公斤!"周教授舉著測產儀的手微微顫抖,這個數字讓整個觀測站沸騰了——它比地球最高產田的記錄還要高出15%。
三年前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飛船穿越鐵銹色云層時,劇烈的顛簸讓所有儀器警報聲此起彼伏。著陸艙剛打開艙門,鋪天蓋地的沙塵暴就卷走了半套氣象設備。首批試種的燕麥種子在零下二十度的寒夜中集體陣亡,褐色的幼苗粉末被風吹散時,老周蹲在田邊抽了整包煙:"再搞不出抗逆品種,咱們連壓縮餅干都要省著吃了。"
轉機藏在永凍層深處。當鉆探隊在冰層下發現透明線蟲時,誰也沒想到這些微小生物體內藏著改變命運的關鍵。生物實驗室里,小張盯著基因序列圖的眼睛突然發亮:"這種蛋白酶在零下十度仍能保持活性!"連夜構建的轉基因小麥確實在幼苗期展現出驚人活力,但孕穗期的集體枯萎讓所有人跌入谷底——直到某個凌晨,培養皿里意外灑落的蔗糖溶液給出了答案。
"原來要給基因'喂'特定碳水化合物。"李工看著監控屏上瘋狂生長的根須,突然想起三天前那場爭執。當時有人主張徹底放棄這個項目,是老周拍著桌子吼道:"在地球能輕易解決的問題,在這里每一步都是生死抉擇!"現在監控畫面里,沾著蔗糖溶液的幼苗正以每小時兩毫米的速度向營養源伸展。
改造土壤的戰役同樣慘烈。三百名科研人員頂著十級沙塵暴鋪設生物膜,防護面罩被沙粒打得噼啪作響。夜間調試灌溉系統時,零下三十度的低溫讓水管接連爆裂,小李的防護服被冰棱劃破的瞬間,周教授沖過去用身體捂住破口:"堅持住!咱們離成功只差最后一步!"
如今的新定居點已初具規模。太陽能板陣列在朝陽下泛著藍光,臨時教室傳來孩子們的讀書聲,食堂飄出的麥香讓所有人紅了眼眶。當第一鍋麥飯蒸熟時,老周默默把枯死的麥苗標本擺在餐桌中央:"這口飯,咱們等了1095個日夜。"
但謎題仍未完全解開。去年觀測到的淡藍色熒光至今只在滿月夜現身,監測設備記錄下的光譜波動與星球磁場變化高度吻合。"可能是共生微生物在傳遞信號。"小張調整著光譜儀參數,屏幕上的波形突然劇烈跳動——此刻的塔拉星球,正懸掛在深空的天幕中,將人類文明的火種播向未知的星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