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商蓬勃發展的當下,各大平臺已成為品牌產品銷售的關鍵渠道。然而,部分商家為爭奪市場份額、提高產品銷量,未經授權便以低價銷售品牌商品。這種行為不僅擾亂了品牌既定的價格體系,引發了惡性競爭,還對品牌和消費者的利益造成了雙重損害。因此,品牌方必須及時采取措施,加強電商低價銷售的管控。
為解決電商低價銷售問題,品牌方可從內部合作機制入手,從源頭把控價格。品牌方應與電商經銷商簽訂詳細的價格管控協議,明確各電商平臺的最低售價和促銷價格區間,并規定低價銷售的違約責任,如扣除保證金或終止合作。以某服裝品牌為例,其與經銷商約定,若在淘寶、京東等平臺低于指導價銷售,每次需扣除20%的合作保證金,連續三次違規則直接終止合作。這種嚴格的約束措施有效減少了經銷商的低價銷售行為。
同時,品牌方需建立經銷商動態監管體系,定期通過電商平臺搜索和價格監測工具核查產品售價。一旦發現價格異常,及時與經銷商溝通,了解低價銷售的原因。若因經銷商利潤過低而被迫降價,品牌方可協商調整供貨價或提供促銷支持。完善產品溯源系統,通過產品編碼和防偽標識精準追蹤低價產品的貨源,明確責任主體,為后續處理提供依據。
除了內部管控,品牌方還可充分利用電商平臺的規則,高效處理低價違規行為。各大電商平臺均設有價格管控投訴渠道。例如,在淘寶平臺,品牌方可登錄“知識產權保護平臺”,發起“低價SKU作弊”或“價格虛假宣傳”等投訴,提交品牌指導價證明、違規店鋪售價截圖及價格管控協議等材料。平臺審核通過后,通常會要求違規店鋪調整價格,若拒不整改,將采取商品下架、店鋪扣分等處罰措施。
京東平臺則開通了“商家違規舉報”入口,品牌方發現低價銷售后,可提交相關證據舉報“低于品牌限價銷售”的違規行為。平臺會根據違規情節輕重,對違規店鋪進行警告、扣分或限制流量等處理。對于拼多多等社交電商平臺,品牌方可通過“品牌維權”板塊提交低價違規證據,平臺將協助規范商家價格行為,維護市場價格穩定。
對于缺乏專業控價團隊的中小型品牌,委托第三方控價機構是提升控價效率的有效途徑。第三方控價機構擁有專業的價格監測系統,能實時追蹤全網電商平臺的產品價格,快速發現低價違規信息。其監測范圍更廣、響應速度更快,可及時捕捉小眾電商平臺或個人店鋪的低價銷售行為。
第三方控價機構熟悉各電商平臺的規則與投訴流程,能快速準備合規的投訴材料,提高投訴成功率。例如,某家電品牌此前自行開展電商控價,投訴成功率僅為40%,委托第三方控價機構后,投訴成功率提升至75%以上。第三方機構還能為品牌方提供定制化的控價方案,從經銷商管理、平臺投訴到長期價格體系維護,提供全鏈條服務。
做好電商控價工作,品牌方將收獲多重好處。首先,穩定的價格體系是品牌品質的重要體現。電商低價銷售會讓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產生質疑,認為“低價即劣質”。通過控價,品牌能保持產品價格的穩定與統一,向消費者傳遞“品牌注重品質、規范經營”的信號,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數據顯示,實施嚴格控價的品牌,消費者復購率比未控價品牌高出約25%,品牌口碑也能得到顯著提升。
其次,控價能保障經銷商利益,穩定合作關系。電商低價銷售會導致經銷商利潤空間被壓縮,部分經銷商為維持利潤,可能會減少對品牌產品的推廣投入,甚至放棄代理品牌。控價能為經銷商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保障其合理利潤,讓經銷商更愿意投入資源推廣品牌產品。某食品品牌通過控價,將經銷商流失率從30%降至10%,經銷商的推廣積極性也大幅提高。
最后,控價能保障品牌利潤空間,支撐長期發展。低價銷售會直接導致品牌產品的整體利潤下降,長期來看,還會影響品牌的研發投入、市場推廣等發展計劃。控價能有效避免價格戰,保障品牌的合理利潤空間,為品牌的技術研發、新品推出、渠道拓展等提供資金支持,助力品牌實現長期穩定發展。同時,穩定的價格體系也有利于品牌開展高端化轉型,提升品牌的市場競爭力與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