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社交平臺上,一家原本以家電聞名的日本品牌巴慕達,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進入公眾視野。搜索其品牌名,首頁展示的已不僅是面包機、電烤盤等傳統產品,更被一款名為BALMUDA Phone的手機內容占據——這款四年前問世的機型,如今在小紅書和閑魚平臺掀起熱潮,二手價格從最初的200余元飆升至800元仍一機難求。
這款被稱作"電子垃圾"的手機,設計初衷與主流市場背道而馳。4.9英寸屏幕、弧形后背、不凸起的攝像頭,這些元素在直板大屏手機主導的當下顯得格格不入。巴慕達社長寺尾玄曾被稱為"日本的喬布斯",他帶領團隊以"數字排毒"為理念,試圖打造一款脫離參數競賽、回歸使用本質的設備。2021年發布時,該機配置驍龍765G處理器,售價約合5000元人民幣,而同期日本市場iPhone 13 mini渠道價僅4000元出頭。
高定價與低配置的組合,加上非主流設計,導致產品上市數月即停產,相關業務兩年后徹底終止。但命運轉折發生在中文社交平臺,數碼收藏博主們發現這款"失敗品"的獨特價值:200元即可購入能刷短視頻、發微信的二手設備,其圓潤外觀與白色面板更成為女性用戶的審美符號。在博主帶動下,閑魚市場迅速形成炒作鏈條,白色版本因稀缺性比黑色貴150-200元。
魅族等堅持白色面板設計的品牌,開始精準投放這類KOL。數據顯示,小紅書2億用戶中,即使"垃圾妹"僅占1%,也形成200萬人的亞文化群體。她們用精心拍攝的設備裝飾圖、使用場景視頻,將舊手機轉化為社交貨幣。一臺加載小紅書需等待數秒的巴慕達手機,因承載著對非標準化設計的懷念,成為反抗千篇一律的象征。
這種消費轉向折射出更深層的文化變遷。當主流數碼評測聚焦處理器性能、屏幕刷新率時,年輕群體開始為設計美學、使用儀式感買單。閑魚等二手平臺的成熟,降低了淘貨門檻,日韓文化愛好者通過購買特色機型,既滿足收藏癖好,也彌補了當年錯過經典產品的遺憾。就像理光GR相機因風格化設計走紅那樣,科技產品的情感價值正在重塑市場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