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機器人技術創新,不僅在倉儲物流領域實現百萬級機器人部署,更在具身智能領域展開前沿布局。這家以務實著稱的企業,如今在機器人技術上展現出"硬核創新"與"場景革命"的雙重特質。
倉儲自動化是亞馬遜機器人戰略的基石。自2012年斥資7.75億美元收購Kiva Systems后,其機器人艦隊規模持續擴張,今年7月達成百萬臺部署里程碑。在遍布全球的配送中心,這些機械臂與移動貨架機器人組成的"數字軍團",已與人類員工形成1:1的作業配比。通過數百萬小時的運營數據訓練,亞馬遜開發出首個多機器人協調模型DeepFleet,可精準預測機器人隊列的移動軌跡,將倉儲效率提升10%的同時,顯著降低能耗與運營成本。
與特斯拉等企業追求技術激進突破不同,亞馬遜始終秉持"問題導向"的創新哲學。其機器人研發體系覆蓋機械結構、電機模組、控制系統到軟件算法的全鏈條,所有核心組件均在自有工廠(Amazon Robotics Manufacturing Facility)完成設計制造。這種"垂直整合"模式確保了技術迭代與商業落地的無縫銜接,目前其機器人網絡已支撐起全球最大規模的倉儲物流體系。
在自動駕駛領域,亞馬遜通過"自主研發+戰略投資"構建雙重布局。2020年全資收購的Zoox公司保持獨立運營,在加州弗里蒙特擁有完整的車輛制造體系,從底盤架構到傳感器系統均實現自研。與此同時,亞馬遜還投資了Rivian、Aurora等自動卡車明星企業,并試點部署自動駕駛物流車Zoox,形成從干線運輸到末端配送的全鏈路自動化解決方案。
人形機器人成為亞馬遜技術演進的新焦點。針對倉儲場景的高度重復性作業,其投資的Agility公司推出雙足機器人Digit,已開始承擔箱體搬運任務。為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難題,亞馬遜正在測試第三方機器人接入系統,并支持Skild AI開發通用機器人模型。貝索斯個人投資的Figure公司,更以估值優勢成為行業標桿。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強大的研發支撐。去年9月成立的Amazon AGI SF Lab與今年組建的前沿AI與機器人團隊(FAR),在舊金山形成創新雙核。這兩個團隊致力于打造機器人"基礎模型",通過融合高層認知、語義理解與底層運動控制能力,推動機器人從機械執行向智能化演進。其最新成果OmniRetarget項目,成功實現人類動作到機器人技能的高效遷移,僅需少量強化學習即可完成復雜動作,包括攀爬箱體、跑酷跳躍甚至蹬墻后空翻等高難度動作。
值得關注的是,這項突破性技術選擇在宇樹機器人平臺上驗證。由華人科學家Rocky Duan領銜的FAR團隊中,六成核心成員為華裔科學家。該團隊開發的策略模型具有跨本體適配能力,可應用于不同構型的機器人系統,展現出強大的技術普適性。
項目詳情及技術論文已通過開放平臺發布:https://omniretarget.github.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