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近期舉辦的行業大會主論壇上,發表了題為《碳硅共生 合創AI+時代》的重要演講。他指出,過去五年間,以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為支撐,我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中國移動交出亮眼成績單:全球規模最大的“雙千兆”網絡已全面建成,實現“縣縣通千兆、鄉鄉通5G、村村通寬帶”的覆蓋目標。這一成果為數字技術普惠化奠定了堅實基礎,讓偏遠地區也能共享數字紅利。
5G技術的深度應用成為行業變革的關鍵驅動力。通過實施多項協同創新計劃,中國移動已打造超過5萬個5G行業應用案例,覆蓋工業制造、智慧農業、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助力我國在5G領域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移動同樣構建起完整的技術生態體系。通過設施升級、場景創新、科技突破和生態共建四大路徑,成功打造數萬卡規模的智算集群,積累數萬億Tokens的高質量數據集,并研發出萬億參數級別的AI大模型,為AI技術商業化落地提供核心支撐。
“AI+”正深刻改變社會運行方式。從智能家居到工業機器人,從智慧城市到遠程醫療,人工智能技術已滲透至生產生活的各個環節,催生出新業態、新模式。這種變革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更推動數字經濟向更高階的智能經濟形態躍遷。
新一代數智技術的融合創新呈現加速態勢。5G-A、6G與AI、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深度耦合,形成“通智一體”“通感一體”“天地一體”的立體化技術體系。這種融合支撐起數據、模型、算力的泛在化部署,為邁向通用人工智能、超級人工智能奠定技術基礎。
產業層面的變革同樣顯著。智能產業化進程催生新興賽道,產業智能化則通過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場景滲透方面,AI技術實現供需精準匹配,創造出個性化定制、柔性生產等新模式,重構產業價值鏈。
隨著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邊界日益模糊,一個與現實世界精確映射、實時交互的數字孿生體系正在形成。楊杰指出,世界模型、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的突破,使數字世界具備高精度模擬和動態推演物理世界的能力,極大拓展了人類認知邊界。
智能終端的進化正在重塑人類社會。從智能眼鏡到AR/VR設備,這些新型終端構建起“沉浸式數實融合空間”,改變著人們的交互方式和社會運行模式。更值得關注的是,碳基生命與硅基生命的融合趨勢愈發明顯,智能體從工具屬性向協作伙伴演進。
這種融合帶來多維度變革:硅基生命群體加速涌現,AI智能終端普及規模遠超人類;腦機接口、生物智能等技術突破推動生理與認知層面的深度融合,催生出外骨骼、賽博格等新生命形態;組織形態向“人機協同”演進,引發社會運行的系統性變革。
面對“碳硅共生”的新文明階段,中國移動宣布將全面升級“AI+”行動計劃。在設施層面,推進網絡演進與智算設施建設;技術層面,強化自主創新與跨界融合;應用層面,提升產業能級與民生服務;同時構建安全可靠的AI發展環境,推動技術向善,打造開放共贏的產業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