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金屬領域長期被銅等品種光芒掩蓋的鋁,正因供需格局的深刻變化迎來高光時刻。據花旗集團最新分析,全球原鋁市場將在2026年出現供應過剩快速收窄的轉折點,到2027年或將形成140萬噸的供應缺口,這一規模相當于全球原鋁消費總量的2%。這種結構性轉變正在重塑市場對鋁的價值認知。
需求端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電動汽車產業成為拉動鋁消費的核心引擎,行業數據顯示每輛電動車平均比傳統燃油車多消耗150磅鋁材,這主要得益于鋁材在減輕車身重量、提升續航能力方面的獨特優勢。太陽能發電領域同樣形成重要支撐,鋁材作為電力傳輸系統的關鍵材料,其用量僅次于鋼材。數據中心建設則開辟了新的需求賽道,從散熱系統到結構框架,鋁材的應用范圍持續擴大。
供給端面臨多重制約因素。鋁冶煉的高能耗特性成為產能擴張的主要障礙,美國鋁業協會統計顯示,新建一座鋁冶煉廠的年耗電量相當于一座中型城市的全年用電總量。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鋁生產國,年產能已接近4500萬噸的監管上限。新興生產國如印度尼西亞也面臨電力配套難題,西方金融機構對新建燃煤電廠的融資支持持續減弱。
價格體系出現明顯分化。WisdomTree基金數據顯示,其管理的鋁ETF資產規模不足4000萬美元,而同期銅ETF資產規模超過10億美元。從企業估值看,美國鋁業等鋁企的市盈率低于13倍,顯著低于嘉能可等銅企近30倍的估值水平。這種價值低估與基本面變化形成鮮明對比,反映出市場對鋁價重估的預期正在積累。
能源轉型引發的替代效應愈發顯著。隨著銅價年內漲幅超過20%,鋁對銅的替代進程正在加快。礦業巨頭必和必拓指出,當銅鋁價格比達到3.5-4倍時,市場會主動選擇鋁材替代。當前銅價約為鋁價的3.9倍,已進入理論替代區間。在電力傳輸領域,鋁材憑借成本優勢和適宜的導電性能,正在部分替代銅材使用。
產業鏈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廢鋁回收雖然能提供部分原料補充,但在高端應用領域仍需與原鋁混合使用。Wood Mackenzie專家指出,廢鋁中的雜質會影響電力傳輸效率,限制了其在關鍵領域的單獨使用。近期美國某鋁軋制廠火災導致福特股價大幅波動,暴露出北美鋁加工產業鏈在高能源成本下的脆弱性,該廠供應著美國汽車業40%的鋁材需求。
電力成本競爭呈現白熱化。美國鋁業運營的兩座冶煉廠面臨嚴峻挑戰,科技巨頭為發展人工智能業務,愿意支付每兆瓦時超100美元的電力價格,而鋁冶煉廠維持運營的電價上限僅為30美元。這種成本倒掛迫使冶煉企業與數據中心展開電力資源爭奪,進一步加劇了供應端的緊張局面。
分析師普遍認為,鋁市場正在經歷二十年未遇的結構性變革。過去二十年鋁價累計漲幅44%,遠低于銅價160%的漲幅,但這種價格差異正在被供需基本面變化所修正。隨著能源轉型加速推進,鋁在多個新興產業中的戰略地位持續提升,市場對鋁的價值重估進程可能比預期更快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