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近日在安徽合肥完成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通信技術驗證——在相距30公里的兩個站點間,成功實現了通量一體傳輸技術與基于量子密鑰分發(QKD)的加密通話應用。這一突破標志著量子通信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實際場景的重要跨越。
所謂“通量一體”,本質上是量子技術與傳統光通信的深度融合。通過在現有光通信設備中嵌入QKD板卡,系統能夠同時傳輸量子信號與經典信號,實現“共纖傳輸”與“網管復用”。這種創新模式不僅降低了量子網絡的構建成本,更大幅縮短了部署周期,為量子通信的規模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此次驗證中,中國移動攻克了兩大核心難題:一是將密鑰管理平臺與通量一體設備無縫對接,確保量子密鑰的實時生成與動態管理;二是通過業務服務平臺實現主被叫跨局加密互通,解決了傳統量子密話系統在跨區域通信中的密鑰分發瓶頸。實驗數據顯示,該技術可有效抵御量子計算攻擊,顯著提升通信系統的安全性。
這一突破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它首次將通量一體能力與保密通信業務深度整合,推動中國移動量子通信技術邁向實用化階段;另一方面,為正在建設的自主可控“抗量子”安全基礎設施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目前,中國移動正加速推進量子城域網的規模化部署,并同步開展相關標準制定工作。
在量子計算領域,中國移動同樣取得重要進展。其自主研發的“無極一號”離子阱量子計算裝置已實現100量子比特的精準操控,關鍵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通過成立“量智融合”創新聯合體,中國移動正推動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的交叉創新,探索更多應用場景。
針對用戶端需求,中移互聯網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量子三重加密技術,將“量子密鑰+抗量子密碼算法+國密算法”集成于量子超級SIM卡中。這一創新實現了從純算法加密到“軟硬件結合加密”的技術躍遷,為政務、金融、能源等關鍵領域提供了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量子通信正從實驗室走向千家萬戶。中國移動的此次突破,不僅讓普通用戶的通信安全得到量子級保護,更推動了量子安全服務的普惠化進程。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每一次通話都將由量子密鑰默默守護,這種場景已不再遙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