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市正以人工智能為引擎,加速推動特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為區域經濟跨越發展注入新動能。記者從市數據局獲悉,當地通過構建大模型應用生態,已在食品加工、鋼鐵、化工等重點領域實現技術突破,14個AI應用場景中12個已落地運行,推動生產效率與質量雙提升。
在中鋼集團邢臺機械軋輥有限公司,數字孿生技術正重塑傳統生產模式。該公司軟件科科長高婷婷介紹,針對天車運行沖突導致的效率損耗,團隊訓練的AI模型可實時追蹤23臺設備的運行軌跡,精準記錄載重距離、空載距離等數據。經過半年優化,系統不僅能自動識別資源占用矛盾,還能推薦最優調度路徑,使天車轉運效率提升30%,設備綜合利用率達89%,非計劃停機時間減少62%。
安全生產領域同樣迎來變革。信都區德龍鋼鐵公司打造的智能監控平臺,通過六維一體管理系統實現設備故障預判、危險區域預警等功能。該平臺覆蓋生產全流程,可提前識別隱患并精準定位故障點,顯著提升風險管控能力,為企業安全生產筑牢數字防線。
基礎支撐層面,邢臺市正加快智能算力網絡布局。太行智算中心一期已上線4000P算力,全部建成后將具備同時訓練超百個AI模型的能力。作為長江以北重要的市場化算力樞紐,該中心通過接入國家一體化網絡,可實現跨區域資源調度,促進AI企業與傳統工業深度協同,推動生產模式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型。
數據顯示,邢臺市規上工業企業已全面實現云端部署,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61.4%,位居全省首位,經營管理數字化等6項指標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市數據局副局長閆虎表示,下一步將重點推進垂直領域大模型落地,通過引入優質技術資源降低企業應用成本,引導產業從模型訓練向智能體應用升級,持續釋放AI對傳統制造的賦能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