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比特幣礦企迎來股價大幅上漲,背后兩大關鍵因素成為主要推手:加密貨幣市場價格攀升,以及企業向人工智能(AI)基礎設施領域的戰略轉型。這一雙重利好不僅短期提振市場信心,更可能從根本上重塑行業長期投資邏輯。
在比特幣價格刷新階段性高點、企業業務多元化消息的雙重刺激下,多家礦企股價在盤前交易中表現亮眼。其中,Bitfarms與Iren漲幅分別達11.85%和11.60%,Hive Digital Technologies上漲6.82%,TeraWulf、CleanSpark及BitFuFu等企業也錄得不同程度漲幅。
支撐股價攀升的核心動力來自兩方面。其一,比特幣價格走強直接提升了礦企挖礦業務的利潤空間和資產估值;其二,市場對礦企向AI數據中心領域拓展的預期持續升溫,為其開辟了獨立于加密貨幣周期的新增長路徑。
華爾街正密切關注這一戰略轉型。分析指出,礦企在電力基礎設施方面的既有優勢,使其成為滿足AI行業爆發式電力需求的關鍵參與者。這種轉型可能推動市場對礦企價值的重新評估,推動其從單純的加密貨幣概念股,升級為數字基礎設施領域的核心供應商。
AI技術的高速發展正引發對電力的巨大需求,而電力供應已成為制約行業擴張的瓶頸。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顯示,預計2025至2028年間,僅美國數據中心就將面臨45吉瓦的電力缺口。新建電力項目從審批到并網需數年時間,難以匹配AI行業迫切的電力需求,“獲取電力”已成為數據中心項目延期的主要原因。
在此背景下,比特幣礦企的電力資源優勢愈發凸顯。其已獲批的電網接入權限和大規模電力供應能力,可幫助AI企業繞過漫長的審批流程,快速部署算力。摩根士丹利認為,對于尋求快速擴張的AI企業而言,礦企是“獲取電力效率最高、執行風險最低”的合作對象。
當前,市場對礦企的估值仍集中于挖礦業務,卻可能低估了其作為“電力資產”的潛在價值。摩根士丹利強調,“企業價值/瓦特”(EV/Watt)是評估此類企業價值的關鍵指標,但市場尚未充分重視。數據顯示,美國礦企已投入運營的大型站點達6.3吉瓦,另有2.5吉瓦在建產能,其當前“企業價值/瓦特”遠低于作為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潛在價值,為投資者提供了顯著的價值錯配機會。
將礦場改造為AI數據中心的建設周期,與礦企完善電力基礎設施的時間線高度契合,可為AI企業提供即插即用的解決方案。這種轉型不僅縮短了項目落地時間,更通過電力資源的再利用,創造了新的價值增長點。
摩根士丹利通過模型測算發現,將100兆瓦礦場改建為“帶電外殼”數據中心(提供場地、電力和冷卻,不包含芯片和服務器),再長期租賃給客戶,可創造可觀的經濟價值。若租戶為大型云服務商,項目可創造約5.19美元/瓦的股權價值;若租戶為新興云服務商,股權價值可提升至約7.81美元/瓦。
該模型顯示,約5至8美元/瓦的價值創造潛力,遠超當前許多比特幣礦業股的交易水平。這種業務模式采用項目融資,杠桿率高,且避免了直接持有芯片的技術和商業風險,對礦企、AI企業和投資者均具有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