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選結果正式公布,三位科學家因在外周免疫耐受領域的突破性研究共同獲此殊榮。獲獎者分別為瑪麗·E·布倫考、弗雷德·拉姆斯德爾與薩庫·薩卡古奇,他們的發現為理解免疫系統如何區分“自我”與“非我”提供了關鍵理論基礎。
外周免疫耐受是機體維持免疫穩態的重要機制,通過抑制對自身抗原的過度反應,防止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三位科學家的研究揭示了特定免疫細胞如何在外周組織中識別并消除可能攻擊自身組織的T細胞,從而避免系統性免疫紊亂。這一過程與中樞免疫耐受形成互補,共同構成免疫系統的雙重保護屏障。
瑪麗·E·布倫考的團隊通過單細胞測序技術,首次描繪了外周耐受性T細胞的基因表達特征,發現其表面標志物與效應T細胞存在顯著差異。弗雷德·拉姆斯德爾則聚焦于調節性T細胞的誘導機制,證明特定細胞因子組合可促使普通T細胞轉化為具有抑制功能的調節性T細胞。薩庫·薩卡古奇的研究則闡明了樹突狀細胞在外周耐受中的核心作用,揭示其通過呈現自身抗原并分泌抑制性信號,主動誘導T細胞失能或凋亡。
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已直接應用于臨床。基于外周耐受原理開發的免疫調節療法,正在自身免疫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癥、1型糖尿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的治療中展現潛力。例如,通過模擬外周耐受環境的生物材料支架,可局部誘導調節性T細胞生成,從而減少系統性免疫抑制藥物的使用。
諾貝爾獎委員會在頒獎詞中強調,三位科學家的研究“重新定義了我們對免疫系統邊緣調控機制的理解”,其發現不僅深化了基礎免疫學知識,更為開發新一代免疫療法提供了精準靶點。隨著研究的深入,外周免疫耐受機制有望在癌癥免疫治療、過敏反應控制等領域開辟新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