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中,鈉離子電池憑借耐溫性能優勢正成為關鍵技術突破口。近日,第四屆鈉離子電池產業鏈與標準發展論壇在山東威海落下帷幕,天能集團旗下天鈉品牌通過行業首批鈉離子電池低溫性能權威認證,標志著我國鈉電產業化進程邁入新階段。
此次認證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賽西實驗室主導,依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最新發布的T/CNESA 1006-2025《鈉離子蓄電池通用規范》團體標準實施。測試數據顯示,天鈉電池在-40℃至80℃極端溫度區間內性能穩定,其創新采用的全極耳結構設計使電池內阻降低30%以上,在保持高安全性的同時實現快充功能,放電倍率在全溫域范圍內保持恒定。這項技術突破有效解決了新能源汽車在低溫環境下的啟動困難和續航衰減問題,為鈉電在北方市場及特種車輛領域的應用開辟了新路徑。
論壇期間同步發布的H5、H6、H7系列鈉離子汽車電池引發行業關注。據天能集團披露,該系列產品自上月上市以來已收到全國23個省份的訂單,其中北方地區銷量占比達45%。"全溫域適應能力是我們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天能研究院院長在發布會上表示,"實驗室數據顯示,在-20℃環境下,我們的電池仍能保持92%以上的容量輸出,這為新能源商用車在寒區的運營提供了可靠保障。"
作為國內儲能領域規格最高的行業盛會,本屆論壇吸引了380余家產業鏈企業參與,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頭部企業在內的500余名代表就鈉電標準化建設展開深入探討。會議特別設立的技術分論壇上,20余位專家圍繞材料創新、制造工藝、回收體系等議題進行專題報告,其中天能集團展示的"鈉電低溫性能提升方案"獲得與會者高度評價。
據主辦方介紹,我國鈉離子電池產業已形成完整生態鏈,從上游正負極材料到下游應用場景,全國已有超過120家企業布局相關領域。隨著《鈉離子蓄電池通用規范》等標準的出臺,行業將進入規范化發展新階段,預計到2025年我國鈉電市場規模將突破3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