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幾位朋友相聚討論購車計劃,MPV車型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隨著多人口家庭用車需求增長,國產MPV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可選車型眾多,但選擇過程卻充滿糾結。
當前,國產汽車品牌迭代速度驚人,部分車型甚至一年內更新兩次,功能、配置、技術不斷升級。這種“手機式”造車模式讓消費者陷入“新車焦慮”——既擔心錯過最新技術,又害怕剛買就成“舊款”。

在眾多車型中,嵐圖夢想家和魏牌高山成為討論重點。以2025款嵐圖夢想家乾崑版為例,其車身強度、一二排舒適性、母嬰級面料、華為鴻蒙座艙及乾崑智駕ADS等配置頗具吸引力。但該車型版本繁多,鯤鵬版、乾崑版、卓越版、尊貴版、旗艦版等組合讓選擇變得復雜。從銷量看,自去年9月上市至今年8月底,月均銷量約6000輛,市場表現穩定。
然而,2026款嵐圖夢想家上市后,除兩款低配車型外,價格均有所上漲。這讓消費者陷入兩難:是選擇性價比更高的2025款,還是咬咬牙上2026款?
相比之下,魏牌高山系列的選擇似乎更清晰。高山7因尺寸偏小被排除,高山9的6獨立座椅雖舒適,但車身長度導致停車困難。而高山8在空間、尺寸、智能輔助駕駛、內飾配置及駕乘體驗上達到平衡,且三款車型核心配置差異不大,避免了選擇困難。

不過,高山8、9上市僅5個月,累計銷量約28000輛,月均約5600輛。雖然數據不錯,但消費者仍希望觀察其后續市場表現,畢竟購車是一筆大支出,需更多驗證。
這種“不愿買舊款,又怕新款快速迭代”的心理,在新能源車主中頗為普遍。對此,有觀點認為:首先,汽車作為家庭大宗消費,核心是滿足5-10年的出行需求,無需追求“永不過時”;其次,購車應關注“硬實力”,如車身結構、底盤素質、安全性能、動力系統及空間布局,這些決定長期用車體驗,而軟件功能、小桌板等“軟更新”并非必需;最后,成熟的造車平臺更可靠,畢竟車輛問題在高速行駛時可能被放大,影響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