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乘組的三名成員集體亮相,與中外媒體記者見面。其中,最年輕的航天員武飛格外引人注目。這位來自內蒙古包頭市達茂旗的90后,用熱愛與堅持書寫了一段從科研工程師到航天飛行員的蛻變傳奇。
武飛的航天夢始于2003年。那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年僅十歲的他,通過新聞報道第一次接觸到航天事業。"當時看到楊利偉叔叔安全返回的場景,內心特別激動。"武飛回憶道,"內蒙古的夜空特別清澈,小時候躺在草地上看星星,總覺得那些星星觸手可及。從那時起,我就夢想著有一天能以不同的視角欣賞這片星空。"
懷揣著這份夢想,武飛在高考時選擇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并于2017年獲得碩士學位后進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工作。作為航天科研工程師,他參與了多個重要項目的設計研發。2019年初,國家面向社會選拔航天飛行工程師的消息傳來,武飛毫不猶豫地報了名。"作為地面工程師,如果能親自到太空操作自己設計的設備,把實驗搬到天上做,那將是無上的榮耀。"他說。
航天員選拔過程異常嚴苛。初選、復選、定選三個階段,每一關都充滿挑戰。對武飛來說,最大的考驗來自復選中的"航天特因環境選拔"。離心機訓練時,超重環境讓面部肌肉嚴重變形,呼吸變得異常困難;轉椅測試中,前庭功能面臨極限挑戰。"那種感覺就像五臟六腑都要移位了。"武飛形容道,"但正是這種極限考驗,讓我更加堅定了追逐夢想的決心。"
從工程師到航天員的轉變,意味著要重新開始。體能訓練、航天理論、應急處置等課程接踵而至,武飛用最樸實的方法應對——"花功夫"。他像備戰高考一樣全身心投入,屏蔽外界干擾,每天學習到深夜。"高考時心里只有一件事,現在也一樣。"他說,"通過系統學習,我逐步補齊了專業知識短板,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
2024年底,武飛迎來了人生最重要的時刻——被選為神舟二十一號乘組成員。接到通知時,他既感到如釋重負,又深感責任重大。"這意味著要從專業技術訓練轉向任務強化訓練。"武飛說,"每一個操作細節都關系到任務成敗,必須做到萬無一失。"
在訓練過程中,武飛也曾遇到挫折。首次考核中,他在操作環節出現失誤。"復盤時發現是訓練方法有問題。"他說,"戰友們給了我很多建議,讓我調整心態,循序漸進。通過改進訓練方法,我逐漸克服了不足。"這段經歷讓武飛更加明白:航天事業容不得半點馬虎,必須保持嚴謹細致的作風。
作為中國空間站迎來的又一位復合型人才,武飛對年輕一代航天愛好者寄予厚望:"既要保持對星辰的仰望,也要腳踏實地。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屏蔽干擾、專注當下尤為重要。成功屬于那些在選定領域深耕多年的人,而不是四處尋找風口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