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領域龍頭企業華測導航披露了2025年三季度財務數據。財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6.18億元,同比增長15.47%;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達4.93億元,同比增幅26.41%。其中第三季度單季營收7.85億元,同比增速放緩至0.19%,較2024年同期26.90%的增速出現明顯回落;凈利潤1.66億元,同比增長20.00%,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9.42個百分點。
作為國內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的領軍企業,華測導航自2003年成立以來,已構建起高精度定位芯片技術平臺與全球星地一體增強服務平臺兩大核心優勢,形成涵蓋GNSS算法、三維點云處理、自動駕駛決策控制等完整技術體系。公司業務覆蓋資源與公共事業、建筑與基建、地理空間信息、機器人與自動駕駛四大領域,產品廣泛應用于測繪、農業、智慧城市、無人駕駛等場景。
在業績說明會上,公司管理層就第三季度營收增速放緩作出解釋,指出位移監測業務受項目落地節奏、業務模式優化及合同質量要求提升等因素影響,導致短期營收承壓。盡管該板塊存在不確定性,但其他業務板塊均保持良好增長態勢,預計第四季度整體業績仍將實現增長目標。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提升至60.41%,研發投入持續加大,技術壁壘進一步鞏固。
機器人與自動駕駛業務成為公司重要增長極。憑借組合導航算法優勢,華測導航開發的高精度定位終端已覆蓋乘用車、無人礦卡、物流機器人等多場景需求。在非乘用車領域,公司與易控、三一、京東、華為等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乘用車領域則成功進入比亞迪、長城、吉利等車企供應鏈,相關產品已在小米SU7等車型實現量產交付。公司透露,2025年前三季度自動駕駛產品出貨量延續快速增長,預計全年將保持發展勢頭,但受產品單價限制,短期內對整體收入貢獻有限。
建筑與基建板塊,公司聚焦施工數字化解決方案,研發的推土機、平地機、挖掘機等智能控制系統已推廣至全球40多個國家,在歐洲、亞太等發達市場實現批量應用。地理空間信息領域,公司構建了無人機載體平臺與配套軟件系統,產品服務于智慧城市、應急監測、國土調查等領域;水上水下一體化解決方案則在水文測驗、航道清淤等行業占據市場優勢。
資源與公共事業板塊,公司農業端產品矩陣涵蓋農機自動導航、插秧機自動駕駛、智能噴霧控制等系統,實現機械集成與精準管理;公共事業端形變監測系統廣泛應用于地質災害、礦山安全、水利水電監測等領域。建筑與基建板塊的數字施工產品通過本地化適配,持續拓展國際市場。
對于投資者關注的業務發展,公司表示將持續優化位移監測業務模式,加快機器人與自動駕駛領域客戶項目落地,推進車規級芯片研發與全球增強服務平臺建設。海外市場方面,公司將重點突破歐洲、亞太核心市場,深化數字施工與自動駕駛產品的本地化推廣。分析人士指出,若公司在自動駕駛量產落地與全球化市場滲透上取得突破,將為其開辟新的增長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