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滴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eepexi,01384.HK)以7569.83倍的超額認購登陸港交所主板,刷新港股歷史紀錄,成為“港股企業級大模型AI應用第一股”。這家成立僅七年的AI企業,憑借“數據治理+智能決策”雙引擎,在制造、零售、醫療等領域構建起垂直行業解決方案,上市首日股價較發行價暴漲112%,總市值突破218億港元,引發資本市場對AI應用層的集體關注。
與傳統C端通用模型不同,滴普科技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企業級”與“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其FastData Foil數據融合平臺通過“湖倉一體”架構打通企業內外部數據,Deepexi大模型平臺則基于微調與強化學習技術,將行業知識轉化為高精度智能體。這種“數據-模型-場景”的閉環模式,已催生出FastData企業級數據智能與FastAGI人工智能兩大產品線,其中FastAGI在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達55.3%,成為驅動毛利率提升至55%的關鍵引擎。
企業客戶結構的優化印證了市場需求的轉向。截至2025年6月,滴普科技服務客戶達283家,覆蓋長安汽車、中國石油等頭部企業,前五大客戶營收占比從2022年的43%降至31.7%。長安汽車作為連續三年核心客戶,通過部署FastData數字營銷系統,實現了從數據整合到智能決策的全流程升級。這種從“通用模型”到“場景最優解”的需求轉變,推動滴普科技營收三年增長143%,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速達118%。
高研發投入與虧損并存的發展模式,折射出AI應用層的現實挑戰。2022-2025年上半年,滴普科技累計研發支出3.15億元,占營收比重最高達90%,導致同期累計凈虧損27.21億元。但調整后虧損率已從2023年的68%收窄至39.5%,賬上1.83億元現金加上6.1億港元IPO募資,為其持續優化模型算法、拓展海外業務提供了資金支撐。
創始團隊的技術基因與豪華資本陣容構成雙重保障。CEO趙杰輝兼具華為數據架構專家與阿里云企業事業部總經理背景,聯合創始人楊磊同樣出身華為,主導產品落地。高瓴資本、IDG資本等10輪融資形成的股東網絡,不僅帶來9.35億美元投前估值,更通過資源整合助力其技術迭代。上市后,趙杰輝團隊保持32%投票權,確保戰略執行穩定性。
與美股明星企業Palantir的對比,揭示出企業級AI的差異化路徑。兩者均以“數據治理+智能決策”為核心,但Palantir依托國家安全業務實現自由現金流轉正,市值超4000億美元;滴普科技則深耕商業企業,通過制造業與能源行業的垂直滲透,在2029年預計達2394億元的中國企業級AI市場中占據4.2%份額。這種定位差異,使其雖暫處虧損階段,卻因高增速與毛利率獲得564倍PE估值的Palantir式想象空間。
行業變革的深層邏輯在于AI商業化重心的轉移。2025年DeepSeek技術降低算力消耗后,資本熱潮從底層技術涌向應用落地,58%的中國500強企業計劃部署AI Agent,較上年增長42%。滴普科技選擇此時上市,恰逢企業IT預算從硬件(占比60%)向軟件智能傾斜的轉折點,其“讓AI成為新型生產力工具”的愿景,正在重構To B軟件行業的價值評估體系。
募資6.1億港元的使用方向,勾勒出滴普科技的擴張藍圖:40%用于研發能力提升,30%拓展銷售網絡,15%布局海外市場,剩余資金則瞄準潛在并購。這種資源配置,既延續了其技術驅動的戰略定力,也展現出從單一解決方案提供商向生態平臺轉型的野心。在AI模型競爭趨同的背景下,應用層企業的落地能力,或將決定下一個十年的產業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