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主辦的2025世界糧食論壇上,拼多多企業發展副總裁王海薇以全球農創客大賽(GAC)評委身份登上國際舞臺,向全球農業專家分享中國數字農業實踐經驗。這已是該企業連續第二年作為亞洲代表受邀參會,標志著中國農業科技創新模式獲得國際權威機構的高度認可。
兩個月前,由FAO、浙江大學與拼多多聯合舉辦的"2025全球農創客大賽"在杭州收官。這場吸引全球97個國家519份申請的賽事中,9支青年團隊進入決賽。最終,坦桑尼亞等東非國家的"SafeSip"家禽用水安全項目奪得金獎,中國"豬群實時守衛戰役"項目和美國"PlantPulse Patch"作物監測系統分獲銀、銅獎。值得注意的是,在拼多多支持下,銀獎團隊"牧原云計算"與銅獎團隊"Verdia Diagnostics"首次亮相世界糧食論壇,并晉級SIF路演決賽。
"從杭州到羅馬,全球農創客大賽為我們打開了國際視野。"牧原云計算團隊成員表示,通過拼多多搭建的"新農人"培育體系,項目不僅獲得與全球同行交流的機會,更實現了技術方案的國際傳播。2024年金獎團隊"Identi"負責人Robinson也曾在拼多多資助下,攜其研發的"去中心化可交互系統"登上科學與創新論壇,向國際投資者展示非洲農業解決方案。
王海薇在論壇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農業始終是拼多多的核心戰略。我們既要打通農產品上行'最后一公里',更要深入農研創新'最初一公里'。"通過構建"大賽發掘-平臺賦能-市場對接"的閉環機制,拼多多正推動全球農業智慧向田間地頭轉化。
在賽事體系建設方面,拼多多形成了多層次創新生態。連續舉辦五屆的"多多農研科技大賽"聚焦草莓等單品種植技術突破,本屆賽事要求團隊在植物工廠設計、種植成果、成本控制等維度實現"高產量、高品質、低成本、低能耗"目標。而"全國科技小院大賽"則側重人才培養,第三屆賽事吸引19所高校30支隊伍參與,項目覆蓋鹽堿地改良、智慧農業等六大領域。
技術落地層面,多個獲獎項目已產生實際效益。中國"牧原云計算"團隊開發的AI視覺監測系統,通過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實現豬只行為全天候監測,將疾病預警提前7天,人工效率提升30%。美國"Verdia Diagnostics"團隊的納米傳感器方案,則在番茄種植中實現病蟲害視覺癥狀出現前3-7天檢測,種植效益顯著提高。這些項目均遵循"技術可量化、場景可復制"原則,通過拼多多電商體系完成技術到市場的轉化。
在戰略支持方面,拼多多"千億扶持"計劃為農業創新提供全方位保障。該計劃未來三年將投入超千億資金、流量資源,其中專項科創投入用于支持農研大賽等前沿項目。第五屆多多農研大賽冠軍團隊即獲得超百萬元獎金。通過"科技小院""農研大賽"等平臺,拼多多已構建起青年團隊、商家、農戶的協同創新網絡。云南番茄種植戶采用大賽獲獎AI技術后,產量提升25%,品質達到歐盟標準。
國際化布局方面,拼多多正推動中國農業智慧走向世界。在平臺資助下,"牧原云計算"團隊攜"養豬黑科技"亮相國際論壇,引發全球關注。2024年金獎團隊"Identi"則通過拼多多主辦的農創客訓練營,與中國農業高校、企業展開深度合作。這種雙向資源對接模式,正在打破地域界限,加速全球農業技術創新要素的流動與融合。
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拼多多納入全球糧食體系變革的討論框架,凸顯了中國數字農業路徑的國際價值。通過賽事機制創新、平臺能力建設與市場對接體系的有機結合,拼多多構建的農業創新生態,為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中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