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交通網絡的完善與私家車普及率的提升,中國客車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轉變。高鐵、地鐵線路的密集覆蓋以及人口增速放緩,共同導致國內客車需求趨于飽和。在此背景下,海外市場的拓展已成為行業增長的核心動力,多家頭部企業的出口業績甚至超越國內銷量。
根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的數據,2025年前8個月,國內6米以上客車總銷量為7.61萬輛,同比增長9.46%;而同期出口量達4.83萬輛,同比激增30.97%。出口占比超過國內市場規模的60%,標志著中國客車制造業正式進入“出口主導”的新階段。
在出口領域,宇通客車以8630輛的銷量位居榜首,但領先優勢較國內市場明顯收窄。其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35%,銷量2.45萬輛,遠超第二名中通客車1.6萬輛;而在出口市場,宇通僅以500余輛的微弱優勢領先第二名。廈門金龍作為“大金龍”品牌,同期出口8077輛,同比增幅達71.78%,若保持當前增速,年度出口冠軍位置或易主。
廈門金旅客車(小金龍)以5917輛的出口量穩居第三,同比增長43.48%。蘇州金龍(海格客車)作為廈門金龍的子公司,出口4872輛,同比增長32.39%,延續了國內市場“一通三龍”的競爭格局。中通客車雖在國內市場排名第二,但出口表現相對平緩,前8個月出口4668輛,僅增長1.85%。
北汽福田旗下的歐輝客車出口3491輛,同比增幅達60.36%,展現出強勁增長勢頭。安凱客車則以162.17%的同比增速成為行業黑馬,出口量達3327輛,躋身第七。比亞迪作為純電動客車領域的代表,前8個月出口2986輛,同比增長36.85%,其新能源技術優勢在海外市場持續釋放。
江西江鈴集團旗下的晶馬客車出口2009輛,同比增長15.66%;而老牌企業亞星客車雖以1679輛的出口量位列第十,但同比下滑9.83%,成為前十中唯一負增長的企業。數據顯示,除亞星外,其余九家廠商均實現正增長,其中六家增速超過30%,安凱客車的爆發式增長尤為突出。
從區域布局看,河南、福建、山東、江蘇等地的企業占據出口主導地位。宇通(鄭州)、廈門金龍系(廈門)、中通(聊城)、蘇州金龍(蘇州)等廠商依托產業集群優勢,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中表現活躍。北汽福田(北京)與比亞迪(深圳)則通過技術差異化競爭,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客車出口的快速增長,既得益于國內產業鏈的成熟與成本優勢,也源于海外市場的多元化需求。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中國企業的技術積累與產品迭代能力,正成為國際競爭中的關鍵籌碼。隨著全球交通電動化趨勢的加速,中國客車制造業的海外版圖有望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