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前夕,一場聚焦設計行業效率提升的直播活動引發廣泛關注。360創始人周鴻祎攜手三位行業專家,通過技術演示與案例分享,為視覺創作者提供了應對高強度工作場景的解決方案。這場以“AI賦能創意生產”為主題的直播,不僅展示了前沿技術成果,更引發對設計行業工作模式的深度思考。
直播現場,三位嘉賓深入剖析了設計行業面臨的三大痛點:需求反復修改導致的效率損耗、項目周期壓縮帶來的質量風險,以及復雜創意實現的技術壁壘。數據顯示,設計師平均60%的工作時間消耗在素材處理、格式轉換等執行環節,真正用于創意構思的時間不足四成。這種“重執行、輕創意”的工作模式,正在制約行業整體發展水平。
技術團隊現場演示的納米AI系統,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創新路徑。該系統采用多智能體蜂群架構,通過Leader Agent進行任務拆解與資源調度,Work Agent執行具體創作任務。在演示環節,系統僅用15分鐘便完成了從創意構思到成品輸出的全流程——從奈雪的茶新品宣傳片,到仰望U9超跑動態展示,再到三津湯包地方美食紀錄片,多個國慶消費熱點案例均實現“一句話生成大片”的突破。
更令人矚目的是AI在藝術創作領域的跨界應用。演示中,系統將巴黎世家時裝秀的斯芬克斯貓走秀創意、迪奧香水廣告的流體藝術表現等高難度構想,快速轉化為可視化作品。這種“創意-技術”的無縫銜接,讓設計師得以專注核心創意,而將執行環節交由AI完成。周鴻祎特別強調:“AI是創作者的智能助手,審美判斷與決策權始終掌握在人類手中。”
當前設計行業面臨平臺分散、工具割裂的困境,納米AI的多場景適配能力成為重要突破口。系統支持從平面到動態、從短視頻到長片的全格式輸出,且內置品牌風格庫與行業規范模板,大幅降低技術使用門檻。據技術團隊介紹,該系統已實現90%常見設計需求的自動化處理,創作效率較傳統方式提升3-5倍。
這場直播不僅展示了技術成果,更引發行業對工作模式的重新審視。當AI能夠承擔80%的執行工作,設計師的角色將向“創意總監”轉型,專注于概念創新與審美把控。這種轉變或將重塑設計行業的人才結構與價值分配體系,為創意經濟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