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軟件巨頭紛紛將目光投向硬件領域,一場關于AI消費級產品的競爭正在悄然展開。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在近期播客節目中直言,現有計算機形態與理想中的AI伴侶存在差距,真正符合需求的硬件形態仍需探索。這家以大模型聞名的企業,正通過一系列布局將硬件開發提上日程。
五月份,蘋果前設計總監喬尼·艾維創立的io Products團隊整體加入OpenAI,引發行業關注。這位曾主導iPhone設計的傳奇人物雖未直接入職,但其創立的LoveFrom設計公司將全面承接OpenAI的設計業務。奧特曼透露,雙方計劃打造"設備家族",首款產品被描述為具備環境感知能力的無屏設備,尺寸小巧且強調自然交互。
在自主開發的同時,OpenAI積極構建供應鏈體系。最新消息顯示,該公司已與立訊精密簽訂制造合同,并與歌爾股份就聲學組件展開洽談。這兩家"果鏈"企業的加入,為產品注入蘋果系供應鏈基因。首款設備預計2026年底至2027年初面世,形態可能包括智能音箱、AR眼鏡及可穿戴胸針等創新品類。
大洋彼岸,字節跳動也在加速硬件布局。繼推出搭載"豆包"大模型的AI耳機OlaFriend后,該公司被曝正在開發智能眼鏡產品。這款設備將延續字節的技術路線,通過自研模型實現語音交互與圖像處理功能。與此同時,字節在機器人領域持續發力,其Seed團隊正大規模招聘,重點布局下一代通用機器人研發。
在AI硬件賽道,meta已率先交出成績單。其與依視路陸遜梯卡合作的Ray-Ban系列眼鏡,憑借普通墨鏡的外觀與AI功能融合,累計銷量突破200萬副。最新推出的Display版本搭載彩色HUD顯示與肌電腕帶,定價799美元引發市場熱議。盡管演示環節出現技術故障,但meta仍計劃到2026年將年產量提升至1000萬副。
對比三家企業的技術路線,差異頗為顯著。OpenAI首款產品選擇無屏設計,引發行業質疑。分析師德里克·戴維指出,在多模態內容處理成為核心競爭力的當下,限制顯示功能可能削弱用戶體驗。他比喻稱,2025年推出無屏設備猶如"制造沒有車窗的汽車",從設計理念上就限制了產品潛力。
字節跳動的硬件探索則呈現雙軌并行特征。一方面通過收購Oladance推出AI耳機,另一方面依托PICO團隊研發XR眼鏡。據供應鏈消息,其眼鏡方案曾考慮無屏設計,但最新動向顯示正在轉向輕量化混合現實設備。這種技術路線的調整,反映出企業對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能力。
渠道建設成為制約新入局者的關鍵因素。meta的成功得益于與依視路陸遜梯卡的深度合作,通過既有零售網絡解決試戴、配鏡等售后服務難題。相比之下,OpenAI和字節跳動尚未建立完善的線下體系,這可能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特別是可穿戴設備領域,線下體驗對轉化率的影響尤為顯著。
技術演進方向同樣存在分歧。meta選擇在成熟產品形態中嵌入AI功能,其Ray-Ban系列保持時尚外觀的同時,逐步添加視頻拍攝、實時翻譯等功能。而OpenAI的無屏設備則試圖創造全新交互范式,這種激進策略既蘊含創新機遇,也面臨市場教育成本高企的風險。
價格策略方面,meta Display版本的高定價引發爭議。799美元的價位已接近高端智能手機,可能限制產品普及速度。行業觀察人士認為,隨著更多玩家入場,價格競爭不可避免。字節跳動若推出類似產品,如何在成本控制與功能完整性間取得平衡,將成為決定市場表現的關鍵因素。
在這場硬件競賽中,傳統科技巨頭也開始發力。蘋果、小米、華為等企業憑借多設備協同優勢,正在構建AI硬件生態。這些企業在供應鏈管理、渠道建設方面具有深厚積累,給新入局者帶來更大壓力。meta雖占據先發優勢,但尚未形成絕對壁壘,后來者仍存在超越機會。
從產品設計理念來看,各家企業呈現明顯分化。OpenAI強調環境感知與自然交互,字節跳動注重技術整合與快速迭代,meta則堅持在現有產品形態中漸進創新。這種差異反映出企業對AI硬件本質的不同理解:究竟是創造全新品類,還是改造現有產品,市場最終將給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