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電池領域近期迎來一項重要調整——主管部門正推動將“半固態電池”更名為“固液電池”。這一舉措迅速引發行業熱議,被視為規范技術概念、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一步。此前,因命名模糊導致的市場亂象,已對消費者認知和行業創新生態造成顯著影響。
長期以來,“半固態電池”的“半”字定義模糊,缺乏統一技術標準。部分企業將液態電解液占比超過20%的產品冠以“半固態”之名,甚至直接宣傳為“固態電池”,以此吸引投資或提升市場關注度。據統計,在宣稱布局固態電池的23家上市公司中,有18家研發投入占比不足3%,技術空心化現象突出。這種概念炒作不僅誤導消費者,更導致資本錯配,阻礙了真正技術創新的發展。
新名稱“固液電池”直指技術本質,明確其固態與液態電解質共存的特性。根據行業共識,這類電池的液態成分通常控制在5%至10%之間,既不同于傳統液態鋰電池,也與全固態電池形成清晰區分。這一界定為消費者提供了明確的判斷標準,也迫使企業回歸技術競爭本質,減少營銷層面的過度包裝。
從技術路徑看,固液電池作為過渡方案已實現商業化落地。目前,部分高端車型通過搭載該技術,在續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的同時,顯著提升了安全性。更重要的是,其生產可兼容現有鋰電池產線,改造成本相對可控,為產業升級提供了平滑過渡路徑。相比之下,全固態電池雖被視為終極目標,但因固固界面阻抗等難題尚未攻克,規模化應用仍需時間。
此次更名不僅是術語調整,更標志著行業進入規范發展新階段。通過明確技術邊界,資本與資源得以更精準地流向核心創新領域,既保護了消費者權益,也為中國新能源電池產業從規模擴張轉向技術引領創造了條件。隨著概念亂象的清理,行業有望加速形成以技術實力為核心的市場競爭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