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近日在智能駕駛領域邁出關鍵一步,其部分線下門店于周末啟動端到端全場景輔助駕駛功能體驗活動,引發汽車行業高度關注。這項技術突破標志著自動駕駛從實驗室研發向市場應用加速轉化,車輛可在特定條件下實現從起點到終點的全程自主駕駛,成為汽車智能化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參與測試的車型包括小米SU7全系及尚未上市的YU7。其中YU7憑借更強的車載算力,在復雜路況處理和響應速度上表現突出。SU7高配版與YU7共享相同算力平臺,而低配版因硬件配置差異算力為84TOPS,導致部分功能體驗存在細微差別。YU7搭載的激光雷達陣列通過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可構建高精度三維空間模型;SU7低配版則通過優化視覺算法與毫米波雷達的協同,確保基礎功能完整性。此次測試重點驗證系統在極端場景下的可靠性,凸顯小米對安全性的嚴苛要求。
端到端輔助駕駛技術落地面臨多重挑戰,包括復雜場景覆蓋、系統冗余設計及法規合規等。小米選擇在量產前開展小范圍封閉測試,既展現技術自信,也體現對用戶安全的重視。業內人士透露,隨著測試數據積累,該功能將通過OTA升級逐步向用戶推送。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將"智駕"更名為"輔助駕駛",這一調整將競爭焦點拉回用戶核心需求——安全、便捷的出行體驗。相比部分廠商強調算力與傳感器數量,小米更注重停車場、收費站等高頻場景的實際應用效果,這種務實路線與特斯拉FSD、華為ADS的技術方向形成呼應。
當前,智能駕駛已成為車企競爭的核心賽道。小米在該領域投入超1800人專屬研發團隊,測試車輛規模達400余臺,并計劃今年下半年升級小米XLA大模型。其發展路徑凸顯三大特征:通過用戶反饋驅動產品迭代、整合供應鏈控制成本、以智能化技術重構消費體驗。如何在保持技術領先的同時化解安全爭議,將成為小米從行業新銳邁向全球競爭者的關鍵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