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工業自動化與數字化轉型領域的領軍企業,羅克韋爾自動化連續五年參展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技術裝備展區。在4.1館B2-03展位,該公司以"數智、綠色、科創、開放"為主題,展示了六大新興產業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通過互動式展陳呈現了AI技術如何重塑產業生態。
在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總裁石安看來,中國制造業的獨特優勢在于能夠將傳統工藝經驗轉化為AI應用場景。"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涵蓋41個大類、207個中類和666個小類產業,這種全產業鏈覆蓋為AI技術落地提供了天然試驗場。"他指出,從能源轉型到智能制造,中國正在重構全球產業價值鏈。
針對AI技術對能源格局的影響,石安認為存在雙重效應:一方面算力需求激增將推高電力消耗,另一方面AI優化算法可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當產業上游完成綠色能源轉型,下游的用電規模將不再是制約因素。"他特別提到中國在特高壓輸電領域的技術突破,使清潔能源從西北部向東部輸送的損耗大幅降低,為AI數據中心建設創造了獨特優勢。
面對可再生能源能否滿足AI發展需求的質疑,石安強調消納能力是關鍵。"中國西北地區的風光資源儲備充足,當前挑戰在于如何將綠色電力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他透露,羅克韋爾正在參與多個綠色能源就地轉化項目,通過智能電網技術實現清潔能源的跨區域優化配置。
在AI商業化應用方面,最新發布的《智能制造現狀報告》顯示:全球1500家受訪制造商中,41%已通過機器學習提升自動化水平,12%的企業開始部署生成式AI技術。質量控制成為最熱門的應用場景,50%的企業計劃在2025年前引入AI質檢系統。但石安也指出行業痛點:"不同產業的AI應用需求差異顯著,需要定制化解決方案而非通用模板。"
對于AI投資熱潮中的泡沫爭議,石安認為技術落地已進入實質階段。"95%的制造商正在或計劃投資AI,這表明行業認知已從概念轉向實際應用。"他特別提到產業融合趨勢,在羅克韋爾服務的客戶中,AI正與機器人技術、網絡安全等深度結合,創造新的價值增長點。
在全球供應鏈重構背景下,中國企業正通過技術輸出加速國際化進程。以包裝機械制造商逸超包裝為例,羅克韋爾為其定制的智能機器解決方案,不僅滿足了出口設備的高性能要求,更通過柔性化設計幫助企業獲得境外直接投資資質,實現從傳統機械向智能裝備的跨越。
"全球化遭遇逆流時,企業更需要回歸供需本質。"石安總結道,中國制造業的規模優勢與技術創新形成雙重驅動力,通過本地化服務與智能技術輸出,正在重塑全球產業競爭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