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科技創新的浪潮正激蕩出蓬勃生機。人力資源產業園內,一群平均年齡27歲的青年團隊專注地操作著電腦,為人工智能模型提供精準的數據標注服務;而在不遠處的科技園區,另一家企業正運用遙感技術為萬畝農田繪制數字化"豐收圖"。這兩家企業的成長軌跡,共同勾勒出兵團以科技賦能產業升級的生動實踐。
2021年,郝寒玉帶領團隊創立了新疆見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為石河子市首家專業從事數據標注的企業。這位"兵三代"創業者敏銳捕捉到人工智能產業的機遇,帶領30余名高校畢業生組建技術團隊,專注于計算機視覺、自動駕駛等六大領域的數據服務。公司成立僅三年,已與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高德地圖等20余家知名機構建立合作,為國內多家AI頭部企業提供算法訓練支持。
在虛擬數據世界深耕的同時,新疆疆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將科技觸角延伸至實體農業領域。這家2016年落戶石河子的企業,總投資1.4億元打造數字農業平臺,其核心團隊中博士4人、碩士7人,研發人員占比超40%。企業自主研發的農業遙感監測系統,可實現小麥、玉米等作物從播種到收獲的全周期管理,相關技術已在全國多個農業產區推廣應用。
技術突破的背后是持續的研發投入。見云科技累計獲得30項自主知識產權,包括29項軟件著作權和1項發明專利,成功躋身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行列。疆天科技則構建起包含29項專利的技術體系,其中發明專利4項,其建設的數字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22年更獲批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項目,獲得3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
兩家企業的成長軌跡折射出兵團數字經濟的崛起路徑。見云科技通過數據標注服務,為人工智能產業提供基礎支撐;疆天科技運用數字技術改造傳統農業,推動農墾系統轉型升級。這種"虛擬+實體"的雙重驅動模式,正在重塑兵團的經濟結構——數據顯示,當地數字經濟規模年均增長超25%,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在石河子市的科技園區內,見云科技的年輕工程師們仍在優化算法模型,而疆天科技的農業專家正調試新一代遙感設備。這種傳統與現代、虛擬與實體的碰撞融合,正轉化為推動兵團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當數據標注的精準度不斷提升,當農田監測的分辨率持續細化,科技創新的種子正在這片熱土上孕育出新的產業果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