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媒體Android Authority近日走進康寧位于紐約北部的核心研發基地,揭秘手機屏幕玻璃從原料到成品的完整制造流程。在熔爐車間,研究人員將多種新型材料按精確配比投入小型實驗爐,這些材料在1650°C高溫下熔化為刺眼的液態,操作人員需佩戴特制護目鏡才能直視。通過反復驗證不同材料的性能參數,工程師不斷優化玻璃配方,為后續工藝奠定基礎。
該中心獨創的"熔融拉伸法"是制造超薄玻璃的關鍵技術。研究人員將特定比例的硅砂與無機材料混合熔化后,引導液態玻璃流入V形槽裝置。當高溫溶液從槽體兩側均勻溢出時,會自然形成兩片厚度僅0.1毫米的玻璃膜,最終在底部融合成整體。這種空中成型的工藝使玻璃表面天然具備鏡面級平整度,無需拋光即可直接用于手機蓋板,經化學強化后抗沖擊性能提升數倍。
在可靠性實驗室里,工程師通過極端測試驗證玻璃的耐用性。實驗人員先用鑰匙刮擦對比普通塑料蓋板與康寧玻璃,結果顯示塑料表面布滿劃痕,而大猩猩玻璃毫發無損。隨后登場的自動化刮擦機器人,使用加重砂紙對玻璃進行持續摩擦測試。實驗數據顯示,某品牌玻璃在1kg壓力下即出現損傷,而三星Galaxy S24 Ultra采用的大猩猩Armor玻璃在4kg壓力下仍保持完好。
為模擬真實使用場景,工程師設計了更復雜的復合測試。他們將玻璃蓋板與鑰匙、硬幣等金屬物品放入特制滾筒機,通過持續翻滾制造撞擊與刮擦。經過數百次循環后,只有未出現裂紋的樣品才能進入下一環節。在跌落測試中,彎曲成手機弧度的玻璃從不同高度墜向瀝青路面,高速攝像機記錄下沖擊瞬間的應力分布。實驗室配備的模擬系統還能重現各種墜落角度,確保產品通過極端條件驗證。
這家擁有170年歷史的玻璃制造商,早在1879年就為愛迪生電燈泡提供玻璃外殼。2007年喬布斯親自說服康寧時任CEO威克斯,促成了與蘋果的里程碑式合作。當時iPhone項目面臨屏幕供應危機,威克斯頂住壓力調整生產線,最終為智能手機時代開創了新的材料標準。這段歷史如今陳列在研發中心的展示區,見證著玻璃技術的革新歷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