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24年家電行業財報陸續公布,曾經三足鼎立的格局正經歷劇烈震蕩。美的集團以385億元凈利潤穩坐行業頭把交椅,海爾智家憑借187億元凈利潤保持穩健增長,而格力電器卻交出營收同比下降7.26%的成績單。更值得關注的是,小米空調以1999元的均價切入市場,市場份額直逼格力,這場傳統制造與生態競爭的較量,正在改寫家電行業的底層邏輯。

格力電器正陷入雙重困境:空調業務占比高達78.54%的單一產品結構,遭遇國內空調零售量1.8%下滑的直接沖擊;董明珠直播帶貨創造的65.4億元單日銷售額背后,70%的銷量依賴經銷商批量采購,這種"庫存轉移"模式難以激活終端消費市場。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米空調通過生態鏈優勢,在1.5匹機型均價從2536元降至2101元的價格戰中,市場份額已攀升至14.26%,與格力的差距縮小至4.22個百分點。
這場競爭的本質是工業思維與生態思維的碰撞。格力引以為傲的"掌握核心科技"戰略,在小米構建的智能生態面前顯得單薄。小米IoT平臺連接超9億臺智能設備,用戶購買空調后可實現語音控制、能耗監測、故障預警等增值服務,這種"硬件+軟件+服務"的組合拳,精準擊中了年輕消費群體對智能家居的需求痛點。正如行業分析師指出:"當空調成為智能生態的入口,單機性能的競爭已升維為系統能力的較量。"
美的集團的轉型路徑提供了另一種范本。這家傳統家電巨頭通過"全球研發+本地生產"的布局,在30多個國家建立生產基地,海外收入占比超40%。2024年研發投入達160億元,近三年累計投入430億元,構建起16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和82個省部級創新基地。更值得關注的是其B端業務突破,2024年工業技術、樓宇科技等B端板塊營收達813億元,同比增長18%,形成第二增長曲線。

海爾智家則走出差異化道路,通過高端化戰略開辟新賽道。旗下卡薩帝品牌在1.5萬元以上高端冰箱市場占據58%份額,2025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4.7%,凈利率創7.4%新高。這種"精耕細作"模式背后,是全球化研發體系的支撐——設計團隊遍布14個國家,300余名頂尖設計師協同開發,確保產品既能滿足本土需求,又能保持技術領先。
行業變革的浪潮中,新勢力正在改寫競爭規則。華為攜手傳統廠商進軍高端空調市場,石頭科技等新興品牌憑借差異化產品快速崛起。小米IoT業務毛利率提升至20.3%的數據,印證了"硬件免費、服務收費"生態模式的可行性。這種轉變預示著家電行業可能重蹈手機行業覆轍:未來消費者或許只需支付服務費,即可獲得免費家電產品。
格力面臨的挑戰,本質是傳統制造企業如何向生態型企業轉型的命題。其財報中未披露具體研發費用的細節,暴露出轉型陣痛期的戰略模糊。當董明珠的個人IP影響力出現波動——2025年初一則假消息導致格力市值單日蒸發近200億元——這種"個人英雄主義"模式的脆弱性顯露無遺。行業觀察家認為:"格力需要構建去中心化的創新體系,將產品優勢融入智能生態,而非固守單機競爭的舊思維。"
這場變革對所有傳統行業都具有啟示意義。在確定性產品思維向不確定性生態思維轉型的浪潮中,企業護城河正在從技術專利轉向持續進化能力。美的的全球化布局、海爾的高端化深耕、小米的生態化擴張,三條不同路徑證明:沒有永恒的王者,只有順應時代的變革者。當行業進入"群雄逐鹿"階段,真正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