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創始人雷軍近日通過社交媒體詳細闡述了小米汽車持續開展車輛測試的必要性。他強調,測試工作貫穿產品從研發到上市的全生命周期,其中量產前的測試主要驗證設計可靠性,量產后則聚焦用戶體驗的持續優化。科學系統的測試流程是保障產品質量的基石。
據雷軍介紹,小米汽車建立了嚴苛的測試標準體系,覆蓋高溫、高寒、高原等極端環境。冬測選址黑龍江黑河,氣溫低至零下30余攝氏度;夏測選擇新疆吐魯番,地表溫度可達50攝氏度以上;高原測試則在帕米爾高原進行,最高測試海拔達5100米。雷軍特別提到,他每年都會親自參與部分測試項目,確保測試環節的嚴謹性。
在測試規模方面,小米汽車投入了大量資源。數據顯示,SU7車型累計投入727輛測試車,完成道路實測里程超過1300萬公里;YU7車型則使用664輛測試車,實測里程達850萬公里。雷軍指出,這些數據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體現了小米對品質控制的極致追求。
關于高原測試的特殊性,小米汽車官方補充說明稱,低氣壓、低含氧量的高原環境對車輛性能提出特殊挑戰。由于電動汽車動力受海拔影響較小,高原場景已成為電動車用戶的典型使用環境。因此,高原測試不僅檢驗車輛極限性能,更能發現常規測試中難以暴露的問題。
量產前的驗證測試覆蓋全國300余個城市,SU7完成540萬公里道路測試,YU7則歷時561天、行駛719萬公里,覆蓋337個城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YU7上市前完成了"環測三大國道"特殊路測,途徑西藏、新疆等高原地區,最高測試海拔達5380米,幾乎遍歷全國各類復雜路況。
雷軍表示,量產后的泛化測試同樣重要。小米汽車會在用戶實際使用環境中持續收集數據,主動發現設計階段未覆蓋的特殊場景。這種全生命周期的動態優化機制,確保產品品質能夠隨著用戶反饋不斷迭代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