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毅力號”火星車又立新功!在火星表面探索多年的它,于耶澤羅隕石坑的干涸河床區域鉆取的一塊巖芯,帶來了足以震動科學界的發現——這塊形成于約35億年前的巖芯中,檢測出了復雜的有機聚合物。要知道,35億年前的地球,生命才剛剛開始萌芽,而火星的這塊巖芯卻仿佛藏著一段被遺忘的古老故事。
這塊被命名為“藍寶石峽谷”的巖芯,外觀上并無特別之處,它不過是一塊由黏土和粉砂混合而成的沉積巖。然而,當“毅力號”搭載的精密儀器對其進行檢測時,結果令人驚嘆:巖芯中不僅含有有機碳,還發現了硫、氧化鐵以及磷等元素,而這些元素,恰恰是生命存活所必需的關鍵成分。這一發現與科學家此前的推測形成了鮮明反差,原本以為“潛在生物特征”會出現在更古老的巖層中,沒想到卻在相對年輕的沉積巖里找到了線索。
凝視著耶澤羅隕石坑的衛星圖像,不難想象35億年前這里的景象:一條奔騰的河流穿流而過,水中或許漂浮著各種微生物,它們死后留下的痕跡被泥沙層層覆蓋,最終封存在了巖芯之中。宇宙的神奇之處就在于此,一顆看似荒蕪的紅色星球,竟隱藏著如此多關于生命的秘密。2021年2月,“毅力號”成功著陸火星時,誰又能預料到它會帶來如此重大的發現呢?當時,它的任務只是尋找生命跡象,而如今,它似乎已經觸摸到了答案的邊緣。
當然,檢測出有機聚合物并不意味著火星上一定存在過生命。火山活動或者化學反應也有可能產生類似的物質,這也是科學家們不敢輕易定論的原因。然而,當這么多有利條件同時出現時——曾經存在液態水的河床、能夠保存痕跡的黏土巖、全套的生命必需元素,再加上這種復雜的有機聚合物,其背后的概率顯然要遠高于單純的化學反應。
“毅力號”在火星上的探索歷程,堪稱一部現實版的“尋寶記”。從著陸點到布賴特·安杰爾角地層,它帶著鉆頭和儀器一步步摸索前行,就像一位在沙漠中尋找寶藏的探險家。去年7月,當它鉆取這塊巖芯時,或許連操控室里的科學家們都沒有預料到會有如此重大的發現。可以想象,當他們看到檢測數據時,眼中閃爍的激動光芒,就如同我們拆開快遞發現意外驚喜時的那份喜悅。
每次看到關于火星探測的新聞,都不禁讓人感慨人類對宇宙的好奇心是如此強烈。35億年前的火星究竟是什么模樣?是像地球一樣擁有河流和湖泊,岸邊生長著簡單的生命體?還是僅僅存在液態水卻未能孕育出生命的“遺憾星球”?這些問題目前尚無答案,但“毅力號”已經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目前,這塊巖芯還無法被帶回地球,只能依靠“毅力號”在火星上進行就地分析。未來,還需要它鉆取更多的樣本進行對比研究,才能更有把握地得出結論。甚至讓人開始期待,如果有一天能夠將火星巖芯帶回地球,用更精密的儀器進行檢測,是否會有更加驚人的發現呢?
曾經,科幻片中關于火星人的情節總讓人覺得是異想天開。然而如今,“毅力號”挖出的這塊35億年的巖芯,卻讓“火星曾存在生命”這一想法變得不再那么遙遠。代理局長稱其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發現,這一評價恰如其分——即便最終證實這些痕跡并非生命所留,這些有機聚合物的存在,也無疑刷新了我們對火星地質歷史的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