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經濟學者馬光遠近日提出,隨著人口結構變遷,銀發經濟將成為中國未來最具潛力的產業領域,市場規模或達十萬億級,甚至可能超越房地產行業。這一論斷引發社會廣泛討論,其核心依據在于中國老齡化進程的加速推進。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當前中國60歲以上人口已突破3億,65歲以上人口超過2億。更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至2031年間,中國將迎來史上最大規模退休潮,年均新增退休人口達2000萬。預計到2035年,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30%,形成4億人的龐大消費群體。從日常消費到醫療護理,從養老服務到精神文化,老年群體的多元化需求正在催生全新經濟形態。
市場潛力雖大,但消費能力才是決定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中國領取養老金的總人數超過3.2億,其中城鎮退休職工1.4億,城鄉居民養老待遇領取者1.8億。但城鄉居民人均月養老金僅200余元,基本生活保障尚顯吃力,真正具備消費實力的當屬城鎮退休群體。
據分析,當前1.4億城鎮退休職工中,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員工占比較大。這部分人群不僅享受了20余年養老金連續上調的紅利,普遍擁有較高水平的退休收入,還積累了相當規模的儲蓄。近年來,"退休金高于年輕人工資""父母為子女存養老金"等現象頻現社交媒體,印證了60后、70后群體較強的經濟實力。
老年群體消費特征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過去,養老產業主要聚焦基礎生活保障;如今,智能養老設備、老年專用產品、康養旅游等新興領域快速崛起。從定制款老年手機到智能陪護機器人,從專業適老化改造到銀發族專屬旅游產品,市場供給正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
更深層的矛盾在于,青年群體消費能力與老年市場繁榮存在微妙關聯。當年輕人收入水平不足時,不僅直接影響社保繳費基數,還會通過家庭代際關系削弱老年群體的實際購買力。這種代際經濟聯系提示我們,培育銀發經濟不能脫離對青年就業、收入增長等基礎性問題的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