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家電行業呈現出冰火交織的復雜態勢,小米與格力電器高管頻繁互動引發輿論熱議,而白電三巨頭財報的相繼披露更讓市場目光聚焦。其中格力電器交出的成績單,在美的、海爾保持雙位數增長的對比下,顯得尤為引人關注。
根據格力電器發布的2025年三季度報告,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98.55億元,同比下降15.09%;凈利潤70.49億元,同比下滑9.92%。前三季度累計營收1371.80億元,降幅6.50%;凈利潤214.61億元,下降2.27%。這份成績單與同期美的集團3647億元營收(同比增長14%)、海爾智家2340億元營收(同比增長10%)形成鮮明對比,三巨頭格局中格力增速明顯滯后。
行業數據揭示更深層變革。奧維云網統計顯示,2025年空調內銷排產6月激增35.4%至1372萬臺,但零售量僅增長12.2%,導致庫存攀升至4980萬臺,消化周期延長至7.2個月。產能過度集中于中低端機型,利用率預計跌破65%。市場份額方面,傳統三巨頭從2020年的68%降至2024年的52%,小米等新勢力崛起加劇競爭,預計當年將有30%中小品牌退出市場。
消費端呈現結構性轉變。95后消費者直言"買空調如同選手機,參數體驗成關鍵",年輕群體對產品性能的關注度顯著提升。疊加房地產新裝需求下滑影響,空調市場整體承壓。截至2025年8月,家用空調內銷8486萬臺,出口6770萬臺,其中海爾以15.85%的銷量增速領跑傳統三巨頭,長虹22.23%的增速最為搶眼。
渠道競爭呈現新態勢。線下市場格力仍以26.15%份額位居次席,但小米0.43%的份額顯示其線下滲透仍需突破。線上渠道的爭奪則更為激烈,8月17日數據顯示,線上市場格局與線下形成鮮明反差,各品牌在線上渠道的投入持續加大。
財報并非全無亮點。格力前三季度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達457.3億元,同比激增259.71%。其中"收到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暴增868.8%至152.1億元,銷售商品現金收入增長11.1%至1399.9億元。成本控制成效顯著,毛利率提升至28.5%,營業成本下降5.6%的幅度超過營收降幅。存貨規模降至253.4億元,渠道庫存壓力有所緩解。
高管互動成為行業焦點。10月30日小米家電部總經理單聯瑜公開表示"某些友商顛倒是非",雖未點名但輿論普遍指向格力。此前格力市場總監朱磊多次發布指向性內容,前媒體人"理記"10月20日的發帖更直指競爭關系。溯源可知,雙方矛盾源于7月空調市場排名之爭,折射出行業零和博弈的加劇。
戰略調整同步推進。同日南京百家湖、新街口兩家"董明珠健康家"門店開業,董事長董明珠親臨現場。該模式已在全國布局970家門店,其中293家開業超30天的門店實現零售總額約3.9億元。選址南京新街口、百家湖等核心商圈,彰顯格力發力華東市場的決心,全屋智能被定位為第二增長極。
技術積淀構成核心壁壘。截至2025年6月末,格力累計申請專利13.19萬項,其中發明專利7.23萬項,獲授權發明專利2.82萬項,連續九年進入中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前十。前三季度研發投入56.2億元,同比增長5.0%,占營收比例4.1%,在營收下滑背景下仍保持投入強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