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近期播客訪談中拋出驚人論斷:未來五至六年,傳統智能手機與應用程序或將退出歷史舞臺,人類獲取的數字內容將主要由人工智能即時生成。這一預測基于他對智能設備發展軌跡的深度觀察——設備形態將發生根本性轉變,僅保留基礎通信與交互功能,核心運算能力將由云端與本地AI協同完成。
馬斯克描繪的未來圖景中,操作系統與獨立應用程序的概念將徹底消亡。智能設備將退化為"AI邊緣節點",其硬件設計聚焦于低延遲通信與基礎交互,所有復雜決策與內容生成均由分布式AI網絡處理。這種架構不僅重塑人機交互方式,更可能引發整個科技產業鏈的范式轉移,從芯片設計到軟件開發都將面臨顛覆性重構。
為推動這一愿景落地,馬斯克近年加速布局AI領域。其創立的xAI公司已推出旗艦生成式模型Grok,并完成120億美元融資,計劃開發獨立消費級應用。該公司更啟動"Grokipedia"開源百科項目,擬將人類知識庫刻錄在耐輻射介質上發射至太空,構建跨星際知識共享系統。在特斯拉內部,馬斯克重組AI研發體系,整合Dojo超級計算機團隊,集中資源攻克全自動駕駛與Optimus人形機器人技術,同時建設Cortex超級計算集群強化神經網絡訓練能力。
人才爭奪戰同樣激烈。馬斯克從谷歌DeepMind等頂尖機構挖角大語言模型專家,組建跨學科研發團隊。這種"硬件+軟件+太空"的三維布局,展現出其構建AI生態系統的雄心——從地面設備到太空基礎設施,從消費終端到工業機器人,試圖在每個關鍵節點植入AI基因。盡管技術路線充滿爭議,但馬斯克通過持續資本投入與跨界整合,正在改寫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