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飲行業智能化升級的浪潮中,一款由鍋圈食品(02517.HK)與熊喵大師聯合研發的智能炒菜機在成都正式發布。這款設備作為鍋圈“社區中央廚房”戰略的重要載體,通過數字化技術探索中餐標準化路徑,引發行業廣泛關注。
在熊喵大師位于成都錦江區的總部現場,智能炒菜機僅用三分鐘便完成了一道川味小炒肉的烹飪。設備通過自動投料系統精準控制食材分量,配合PID控溫技術實現火候的毫秒級調節,整個炒制過程無需人工干預。熊喵大師創始人黃天勇介紹:“我們通過AI算法將‘鍋氣’轉化為可量化的溫度曲線,讓烹飪從經驗驅動轉變為數據驅動。”
該設備已內置上百道中式菜品的數字化模型,系統可根據不同菜品自動匹配最佳烹飪參數。從東北地三鮮到廣東炒河粉,設備能確保全國各地的門店復刻出統一標準的口味。“中餐標準化的核心在于解決味道的穩定性問題,我們的技術方案正在突破這一瓶頸。”黃天勇表示。
鍋圈方面透露,智能炒菜機將與標準化供應鏈形成閉環。目前鍋圈已構建起覆蓋全國的產業網絡,包括7家自有工廠、19個數字化倉儲中心及上百家合作供應商,可為設備提供凈菜、復合調味料及全程冷鏈支持。這種“硬件+供應鏈”的模式,使得中餐從原料處理到成品出餐的全流程實現標準化管控。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鍋圈小炒門店將采用“智能設備+外賣優先”的輕資產模式,不設置傳統堂食區域以提升空間利用率。得益于設備的高效周轉能力,其菜品定價預計比同類餐廳低30%-50%,主要面向社區家庭及外賣消費場景。首家測試門店計劃于2026年初在鄭州落地,目前項目已進入終端設備調試階段。
行業分析師指出,炒菜機器人的應用可降低60%以上的人工成本,同時將出餐效率提升3倍。中餐長期面臨廚師培養周期長、口味波動大等痛點,鍋圈的解決方案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了工業化生產與烹飪藝術的平衡。這種模式若推廣成功,或將重塑大眾餐飲的競爭格局。
“中餐的現代化必然是人與機器的協同進化。”黃天勇強調,“當算法能夠理解鍋氣的本質,當供應鏈能保障食材的穩定,中餐標準化就不再是難題。”據悉,鍋圈小炒項目后續將開放加盟,計劃三年內在全國布局5000家門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