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器人技術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一家由清華校友聯合創立的科技企業正以獨特路徑引發行業關注。靈御智能憑借創始人莫一林與金戈的跨界組合,在具身智能領域開辟出一條務實創新的發展道路。
這家初創企業的技術基因源自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創始人莫一林教授的學術履歷堪稱典范:從北京四中保送清華的學霸,到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再到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后研究員,師從機器人操作領域泰斗R.M.Murray教授。這段跨學科研究經歷深刻影響了他的技術理念,"從機器人控制到合成生物學,導師始終在突破學科邊界,這讓我堅信頂尖研究必須落地應用"。
聯合創始人金戈的職業生涯同樣精彩。這位清華自動化系畢業生在獲得MBA學位后,先后在遠鏡創投擔任管理合伙人,并在奧量光子出任副總裁。兩位創始人的緣分始于二十年前水木清華BBS的桌游圈,同為80后的他們每周相聚的默契,最終演變為創業伙伴的深厚信任。
企業的技術突破始于對行業痛點的精準把握。2024年與浙江靈巧手公司的合作中,莫一林團隊發現傳統靈巧手存在"硬技術強、軟應用弱"的困境。通過構建"人控機械臂+靈巧手"的遙操作系統,他們驗證了這種模式在精密裝配、遠程醫療等場景的巨大潛力。這種發現促使莫一林在當年11月做出創業決定,而金戈的加入讓團隊完成了從技術到商業的完整拼圖。
靈御智能的融資速度堪稱行業奇跡。2025年2月正式注冊前,公司已完成首輪融資布局。5月宣布的千萬元級種子輪由英諾天使基金領投,水木校友種子基金等跟投;三個月后的種子+輪融資中,華映資本加入,老股東持續加注。這種資本青睞背后,是團隊展示出的技術轉化能力與商業落地潛力。
在技術架構上,企業獨創的"機側-人側-控制平臺"三模塊系統直指行業難題。TeleAvatar遙操作機器人采用輕量化設計,可適配工業、醫療等多場景;CyberBraceletVR設備以傳統方案十分之一的價格,將操作門檻降至新低;TeleDroid控制平臺則實現30毫秒超低延遲,達到人類無感知延遲標準。這種"硬件做減法、軟件做加法"的策略,通過毫米級精度與成本控制的平衡,開辟出差異化競爭路徑。
商業模式創新體現在數據采集的可持續性上。團隊構建的"數據飛輪"機制,讓機器人在執行端盤子、物流搬運等商業任務時同步采集數據。這種"干活即采集"的模式,配合新手一分鐘上手、熟練工半小時完成復雜任務的操作效率,使數據積累從成本項轉變為價值創造環節。金戈用"推平數據大山"的比喻,形象闡釋了企業突破行業瓶頸的戰略思維。
在商業化路徑上,團隊制定了五級推進策略:以科研數據采集為起點,逐步拓展特種行業、非流水線工商業、流水線工業等場景,最終挑戰家庭服務機器人市場。這種循序漸進的布局,既體現對技術成熟度的理性判斷,也展現對市場需求的深刻理解。金戈透露,從遙操作到L2級自主系統的轉化僅需三個月數據積累,但要實現完全無人化的L4級,仍需攻克眾多極端場景的適應問題。
當行業熱衷于炒作概念時,靈御智能選擇用工程思維破解難題。莫一林的技術執著與金戈的商業敏銳形成完美互補,這種清華學子的務實風格,正在為具身智能領域注入新的發展范式。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跨越中,這對創業伙伴用行動證明:在高科技領域,腳踏實地的創新同樣能開辟廣闊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