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屆中國虛擬現實大會(ChinaVR 2025)在山東省青島市拉開帷幕。作為國內虛擬現實領域歷史最悠久的學術盛會,此次會議吸引了來自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的500余名代表參與,圍繞虛擬現實技術的前沿進展與行業應用展開深度交流。
本屆大會由中國仿真學會、中國計算機學會及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聯合主辦,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青島)、青島大學及中國石油大學等機構承辦。自2001年由趙沁平院士發起以來,該會議已連續舉辦24屆,成為推動國內虛擬現實技術發展的重要平臺。
青島市作為國內首個提出打造“虛擬現實之都”的城市,目前聚集了140余家產業鏈企業,產業規模突破150億元,并匯聚了全國70%的虛擬現實科研力量。青島大學副校長李建波在致辭中指出,虛擬現實與擴展現實(VR/XR)技術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力。該校依托國家級科研平臺,通過計算機、電子、醫學等多學科交叉,重點布局虛擬醫學仿真、海洋數字孿生等五大領域,為醫療、智能制造等行業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會議期間,多位專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宏科介紹了新型互聯網技術的研究進展,探討了其在低空網絡、全息通信等場景的應用潛力。北京大學教授陳寶權則聚焦現實世界增強仿真技術,通過三維獲取與物理仿真實現視覺內容的真實性與交互可控性。
企業代表同樣帶來了行業洞察。歌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劉耀誠分析了智能眼鏡的技術方向,指出光學顯示、感知交互及個性化內容生態是未來創新的關鍵。AMD中國區云企業務總經理楊曉莉則分享了“全棧AI”戰略,強調其端到端產品組合在加速全球AI基礎設施中的作用。
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同樣引人注目。北京大學教授汪國平指出,國內虛擬仿真引擎長期依賴國外技術,存在數據安全風險。其團隊研發的國產引擎ViWo軟件棧,可顯著提升工程應用效率。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喬秀全則提出了基于“XR+AI”的6G沉浸式通信愿景,并展示了相關關鍵技術的研究進展。
此次大會不僅為參會者提供了技術交流的舞臺,更通過學術研討與產業對接,推動了虛擬現實技術的落地應用。從基礎研究到商業化探索,會議全面展現了國內虛擬現實領域的創新活力與發展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