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永浩與西貝的爭議”事件曾引發廣泛關注,如今兩個月過去,這家餐飲品牌現狀如何?近期,西貝的一系列動態再次成為輿論焦點。
自爭議事件發酵后,西貝的門店調整引發諸多猜測。有報道稱,10月以來,全國范圍內已有近10家西貝門店關閉。部分觀點將此歸因于輿論壓力導致的客流量下滑,認為閉店是止損舉措。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簡單。
11月11日,西貝發布聲明,明確表示本輪閉店的核心原因是“市場開發策略調整”,與短期輿論風波無關。作為餐飲企業,門店因房租到期、商圈改造或續約失敗等原因關閉或遷移,屬于行業常態。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西貝每年開店數量分別為13家、26家、39家,閉店數量則為31家、14家、21家,動態調整率約10%。深圳某西貝店長也解釋稱,閉店是因租約到期且商場要求翻新,評估成本過高后決定遷址,未來將開設新店。
盡管身處輿論漩渦,西貝的擴張計劃并未停滯。輿情期間,西貝新增了哈爾濱哈西萬達店、濟南西城龍湖店兩家門店。品牌還計劃在2025年內于深圳、長沙、廊坊、西安等地新增8家門店,進一步拓展市場版圖。
面對輿論壓力,西貝通過一系列營銷動作修復品牌形象。9月24日,品牌推出“西貝請您吃飯”活動,發放無門檻100元代金券及“滿50送50”優惠;10月1日,超30道菜品降價近20%,降低消費門檻。這些舉措有效提升了顧客進店意愿。有消費者表示:“用100元券點了150元菜,實付50元,還送了50元券,下次還得來。”另有消費者稱贊西貝的現包餃子、現穿羊肉串和現熬雞湯等現制工藝。
隨著入店人次增加,社交媒體上“西貝又開始排隊了”等話題熱度上升,探店攻略和就餐體驗分享成為新流量密碼。從營銷角度看,西貝的“代金券+降價”組合拳巧妙規避了官方聲明的風險,通過消費者口碑傳播改變品牌形象,既維護了老粉絲黏性,又吸引了新客源。
西貝的復蘇并非僅靠營銷。自9月起,相關機構收到70余次針對西貝的食品安全檢查申請,但未發現任何負面問題。這一結果為品牌重獲消費者信任奠定了基礎。作為定位“家庭餐廳”的品牌,食品安全是核心受眾最關注的因素。輿論爭議中,討論焦點始終圍繞“性價比”而非食品安全,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通過降價和代金券活動,西貝重塑了“性價比高”的品牌形象;食品安全無負面消息則穩住了核心消費群體。數據顯示,截至10月,西貝客流量同比增長約5%。客流回暖讓品牌堅信,只要堅守食安標準、提升性價比、優化服務,盈利曲線將保持穩健,擴張計劃亦可持續推進。
對西貝而言,促銷活動是營銷妙招,擴張計劃則是運營挑戰。輿論余波未平,開店擴張勢必使其持續處于聚光燈下。在網友關注下,西貝正步入“品牌救贖”的新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