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小米汽車盈利時間的討論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此前雷軍曾公開表示,小米汽車有望在年內實現盈利,最快可能在第四季度達成這一目標。而中金公司最新發布的研報則給出了更為樂觀的預測:小米汽車或將在今年第三季度提前實現盈利。
財務數據顯示,小米汽車業務在第二季度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其毛利率達到26.4%,不僅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甚至超越了小米核心手機業務11.5%的毛利率。這一數據表明,小米汽車在成本控制和產品定價方面已具備顯著優勢。
虧損收窄成為另一關鍵信號。2025年第二季度,包含汽車業務在內的創新業務分部經營虧損僅3億元。考慮到AI等創新業務可能產生的額外支出,小米汽車業務本身的虧損幅度可能更低。這一變化反映出小米汽車在運營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交付規模持續擴大為盈利奠定基礎。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汽車交付量達81302輛。進入第三季度,增長勢頭依然強勁,9月單月銷量突破4萬輛大關,達到41948輛。公司管理層在業績會上明確表示,對完成全年35萬輛交付目標充滿信心,基于當前增長趨勢,這一目標具有較高可行性。
收入與交付量的雙重增長主要得益于單車平均售價(ASP)提升和產能擴張。數據顯示,小米汽車單車平均售價從去年第二季度的228644元提升至今年同期的253662元。這一提升主要歸功于2025年2月末上市的SU7 Ultra車型,其較高的起售價有效拉動了整體價格水平。
市場分析認為,小米汽車通過精準的產品定位和高效的運營策略,正在快速縮小與傳統車企的差距。其毛利率表現和虧損收窄速度均超出市場預期,顯示出新能源汽車業務已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隨著交付規模持續擴大和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小米汽車有望在年內實現盈利目標。這一進展不僅將驗證小米"手機+AIoT+汽車"生態戰略的可行性,也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