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華一名小米YU7車主近日遭遇新車質量問題,引發輿論廣泛關注。據車主描述,提車僅兩天便發現主駕駛位地板出現異常隆起,經專業拆檢后,竟在底盤夾層中發現一枚未安裝的空氣懸掛高度傳感器,而原車對應位置零件并未缺失。這一罕見裝配失誤,直接將小米汽車的制造工藝標準推上風口浪尖。

發現故障后,車主立即聯系小米汽車金華售后服務中心,明確提出兩項訴求:要求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檢測報告,并詳細說明問題成因。然而售后人員僅以"需向上級匯報"為由進行口頭安撫,截至目前仍未提供任何書面答復。車主在接受采訪時強調:"不需要經濟賠償,只想知道兩個核心問題——底盤結構異常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多余零件是如何通過質檢流程的?這涉及企業最基本的生產誠信。"
該事件在社交平臺引發連鎖反應,網友評論呈現兩極分化。部分消費者質疑"作為科技企業跨界造車,是否具備完整的汽車工業質量管理體系",更有業內人士指出"空氣懸掛系統屬于精密部件,多余零件可能干擾傳感器信號,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據第三方汽車質量平臺統計,近三個月涉及小米汽車的投訴量同比增長173%,其中裝配工藝問題占比達41%。

這并非小米汽車首次陷入質量爭議。今年早些時候,售價4.2萬元的SU7 Ultra碳纖維前艙蓋選裝件,因實際性能與宣傳參數存在顯著差異,遭到全國多地車主集體投訴。目前已有12位車主向市場監管部門提交訴訟材料,要求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行"退一賠三"賠償,相關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
面對持續發酵的輿論危機,小米汽車官方至今未作出正式回應。法律界人士分析指出,根據《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生產企業對產品存在的質量缺陷負有舉證責任。若無法證明該零件屬于生產環節的正常冗余設計,則可能構成"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違法行為。車主代表表示,若七個工作日內未收到合理解釋,將聯合其他受害者向省級消協提起集體訴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