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首席財務官大衛?津斯納在近期接受《巴倫周刊》專訪時透露,受服務器與個人電腦處理器需求激增影響,公司芯片庫存正以超預期速度消耗。據其分析,數據中心及客戶端CPU市場呈現強勁增長態勢,其中面向人工智能領域的“至強”(Xeon)系列服務器芯片成為主要驅動力,尤其是Xeon 6“Granite Ridge”型號的采用率顯著提升。
盡管英特爾已通過擴大Intel 7工藝節點生產線提升產能,但供需矛盾仍將持續。津斯納明確指出,2026年第一季度將成為芯片供應的“關鍵考驗期”,屆時庫存可能完全耗盡。為應對這一挑戰,公司正采取多維度策略:一方面與客戶緊密協作優化產能分配,另一方面通過價格機制調節市場需求。
據內部消息,英特爾計劃對已上市的Raptor Lake處理器實施價格調整。該決策背后反映的是產能優先級的戰略轉移——為確保服務器芯片供應,部分消費級產品產能被壓縮。根據《電子時報》披露的調價方案,Raptor Lake系列現有150-160美元的定價體系將上調20美元(約合人民幣142.3元),漲幅超過10%,調整窗口期設定在今年第四季度。
在近期財報會議上,津斯納進一步闡釋了公司的應對邏輯:“當前產能環境高度緊張,團隊通過動態調整滿足了階段性超額需求,這種狀態預計延續至2026年。”他強調,價格調整與產品組合優化是平衡服務器與消費市場供需的核心手段,旨在通過市場化方式實現資源最優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