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當田宇第一次在手機上嘗試拼單時,她從未想過這個新興的購物方式會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如今,她在新家的浴室里調試著從拼多多購買的奶油色一體柜,廚房里新到的洗衣機正在運轉,客廳的吊燈散發出柔和的光——這些家居用品,幾乎都來自她最常用的購物平臺。

田宇的家在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這座被稱為"中國冷極"的小城,全年有210天處于封凍期。過去,去最近的主城區單程就要近3小時,購物極為不便。2015年,當4G網絡剛開始普及時,田宇在一檔綜藝節目中了解到拼多多,被其拼單玩法和優惠價格吸引。從幾塊錢的洗碗布到上千元的冰箱,她的生活逐漸被這個平臺改變。"現在連坐便器都是從拼多多買的,四五天就包郵送到家,質量還挺好。"
在青海省夏吾特村,公保加的小超市正經歷著蛻變。這位返鄉大學生將超市改造成村級"CBD",不僅提供吃住用"一條龍"服務,還在2022年拼多多發起"西進行動"后,建起了快遞驛站。起初,村里老人不太會網購,驛站每天只有十幾個包裹。但隨著物流成本下降,現在每天有超過100件包裹到達,旅游旺季甚至接近200件,其中八成來自拼多多。"現在老人們聚在一起,不是看劇就是拼單,生活豐富多了。"公保加說。
拼多多的成長軌跡,在用戶宋宋的購物記錄中清晰可見。2016年1月,她在辦公室發起"進口麥片拼單",這是她的第一單。當時,這種由熟人推薦、多人拼團的購物方式還很新鮮。從手機充電線到無人機,從拼單失敗到秒成功,宋宋見證了平臺從后起之秀到電商巨頭的蛻變。"現在一登錄,推薦的家居好物和當季水果總能擊中我。"她說。
在呼倫貝爾大草原,牧民白嘎麗瑪的生活也因拼多多而改變。過去,村里"不包郵""退貨難",很多人選擇不網購。但2021年返鄉時,她發現幾乎所有人都開始拼單。她不僅用拼多多購買燈具、洗漱用品辦起蒙古包民宿,還在領頭羊身上裝了GPS,實時監控羊群位置。"盛夏兩個月收入最高能達到10萬,這都是拼多多帶來的變化。"
四川涼山的美姑縣,彝族小伙吉克古千對此深有同感。2020年多多買菜進入當地后,新鮮蔬菜次日送達,改變了這里"酸菜燉土豆"的單一飲食。作為網格站負責人,他見證了業務量的爆發式增長。"平臺一度調集30人來幫忙送貨,站里僅雞蛋一天就送出上萬個。"現在,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宴請采購,多多買菜都是當地人的首選。

在重慶山村,李春花最初是全村老人的"代購"。從電飯鍋到電磁爐,她幫老人們購買了不少實惠好物,后來還教會了他們自己網購。"老人們最在意價格實惠、質量過關,還不能有郵費。"她說。而在海南縣城,陳晨從職場單身女性成長為二孩母親,近十年的拼單記錄里,有給村里孩子的小零食,也有女兒的學習繪本,拼多多早已融入她的生活。
十年間,直播帶貨、AI云計算等新潮不斷涌現,但拼多多始終專注電商賽道,堅持讓利普惠。如今,其年活躍用戶已逾9億,活躍商家數上千萬,主站和多多買菜融入了城鎮鄉村的生活日常。當東北林區用上性價比家電,西北高原吃到鮮活螃蟹,西南山區買到新鮮榴蓮,互聯網消費已從"嘗鮮甜點"變為全民共享的"基礎主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