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點的城市街道,不再有環衛工人揮舞掃帚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自動規劃路線的無人駕駛車隊;手機下單后,前來接駕的不再是傳統出租車,而是能自主完成接送任務的自動駕駛汽車。這些看似科幻的場景,正由一家名為文遠知行的科技企業逐步變為現實。這家成立僅八年的自動駕駛獨角獸,已在全球30余個城市部署了Robotaxi、自動駕駛小巴、貨運車及環衛車等多元化產品矩陣。

作為全球唯一同時持有中、美、阿聯酋等七國自動駕駛牌照的企業,文遠知行于2024年10月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全球首家通用自動駕駛上市公司。僅隔一年,該公司又通過港交所聆訊,尋求"雙重主要上市"地位。其核心產品"WeRide One"通用技術平臺,可適配Robotaxi、Robobus、Robovan等五種車型,形成"1+5"的商業化布局。創始人韓旭透露,這種多元化策略旨在對沖Robotaxi漫長的盈利周期——相比需要數年培育的出租車市場,自動駕駛環衛車和小巴的訂單增長更為迅速。
財務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文遠知行總營收達1.27億元,其中Robotaxi業務同比激增836.7%至4590萬元,占比提升至36.1%。中東市場成為主要增長極,5月啟動的沙特完全無人駕駛測試、7月獲得的當地首張自動駕駛牌照,以及與Uber在利雅得的合作運營,使其在該地區運營著最大規模的自動駕駛車隊。國內市場方面,廣州、北京已實現L4級完全無人駕駛運營,2025年7月更將服務拓展至上海,成為全球第十個落地自動駕駛網約車的城市。
盡管市場前景廣闊,但持續的資本消耗仍是最大挑戰。自2017年成立以來,文遠知行累計虧損已達94.23億元,2022-2025年上半年營收從5.28億元下滑至2億元。為緩解資金壓力,公司通過"投資+業務"綁定策略獲得支持:2018年與雷諾-日產聯盟達成共同研發合作,2024年獲廣汽集團投資,2025年Uber與Grab的戰略融資更將其Robotaxi車隊引入阿布扎比運營。此次港股IPO計劃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研發、L4車隊量產及市場拓展。

行業內的競爭同樣激烈。與文遠知行同期赴港的小馬智行,在2025年第二季度以1.54億元總營收略微領先,但Robotaxi業務規模不及文遠知行。今年6月,雙方高管曾就技術落地進度展開公開交鋒,文遠知行CFO李璇直言對手"想學文遠就做到位"。這種競爭折射出L4級自動駕駛的普遍困境——畢馬威預測中國主要城市將在2030年實現大規模應用,意味著企業需為數年持續投入做好準備。
行業洗牌已現端倪。文遠知行前創始人王勁創立的中智行,因1.5萬元債務無法償還最終破產。法院文件顯示,該企業涉及執行案件總金額超4700萬元,多數處于"執行不能"狀態。這位曾被譽為"中國自動駕駛開創者"的行業先驅,其公司命運成為行業發展的警示——在通往大規模商業化的道路上,資本實力與技術積累同樣關鍵。文遠知行們能否突破盈利困局,將取決于其在技術研發、市場拓展與資金管理間的平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