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深夜使用手機預約車輛,駛來的卻是一輛沒有司機的自動駕駛汽車;當城市環衛工作不再依賴人工清掃,取而代之的是自主規劃路線的無人車隊——這些場景并非科幻電影,而是自動駕駛企業文遠知行正在全球30余個城市推進的現實。
這家以"WeRide"為英文名的科技公司,已構建起覆蓋Robotaxi、Robobus、Robovan、Robosweeper及ADAS的"1+5"產品矩陣。其核心技術平臺"WeRide One"支持L4級自動駕駛系統適配多種車型,目前持有中國、阿聯酋、新加坡等七國自動駕駛牌照,業務觸角延伸至11個國家的核心城市。
最新財報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文遠知行實現營收1.27億元,其中Robotaxi業務貢獻4590萬元,同比激增836.7%。該業務在中東市場表現尤為突出,已在阿布扎比和利雅得部署最大規模自動駕駛出租車隊,搭載的GXR車型單日完成數十次行程,平均單程距離超6公里。國內市場方面,廣州、北京已實現完全無人駕駛運營,上海服務網絡于7月正式落地。
盡管核心業務增長顯著,但持續擴張帶來的資金壓力不容忽視。自2017年成立以來,公司累計虧損已達94.23億元。這種"燒錢"模式通過資本運作獲得緩解——從雷諾-日產聯盟到廣汽集團,從Uber到Grab,戰略投資者不僅提供資金支持,更在業務層面形成深度綁定。2024年10月納斯達克上市后,公司隨即啟動港股雙重主要上市計劃,募資將主要用于研發、量產及全球化布局。
與文遠知行形成直接競爭的小馬智行,在2025年第二季度實現營收1.54億元,Robotaxi業務收入約1090萬元。兩家企業不僅在財務數據上展開較量,管理層更在公開場合展開論戰。小馬智行CTO樓天城曾評價行業格局,引發文遠知行CFO李璇在社交平臺反擊,直言對方應先實現規模化運營再發表評論。這場爭論折射出L4級自動駕駛商業化面臨的共同困境:盡管技術已進入落地階段,但規模化盈利仍遙不可及。
行業先行者的境遇印證著這種挑戰的嚴峻性。文遠知行前創始人王勁創立的中智行,因1.5萬元債務未履行被申請破產。法院裁定書顯示,這家自動駕駛企業涉及執行金額超4700萬元,多數案件處于"執行不能"狀態。這位曾被視為中國自動駕駛教父的業界領袖,其個人命運成為行業高風險特征的縮影。
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咨詢負責人指出,主要城市預計到2030年才能實現自動駕駛大規模應用。這意味著企業需要為持續數年的技術迭代和市場培育儲備充足資金。文遠知行當前部署的1200余輛自動駕駛車輛,與小馬智行的300輛規模對比,既顯示著技術落地的進度差異,也預示著未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
在Robotaxi收入占比提升至36.1%的同時,文遠知行通過Robobus和Robosweeper等業務維持現金流。這種多元化策略能否支撐企業穿越盈利周期仍待觀察。當行業邁入港股上市新階段,資本市場的考驗將與技術創新形成雙重壓力,自動駕駛企業的商業化突圍戰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