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亞馬遜因自動化計劃引發的輿論爭議持續發酵。此前,《紐約時報》披露其內部文件顯示,這家電商巨頭計劃通過技術升級,在2033年前減少超60萬名美國員工雇傭量,旨在實現成本優化與效率提升。面對外界質疑,亞馬遜選擇以技術成果回應,于近日舉辦的一場技術展示活動中公開了多項創新成果。
活動中,代號為Blue Jay的倉儲機器人成為焦點。這款被亞馬遜定義為“員工協作伙伴”的設備,可承擔75%的倉儲物品操作任務。通過集成AI與數字孿生技術,其將原本獨立的揀選、存放、整合三個工作站整合為單一流程,顯著提升了倉儲作業效率。公司技術團隊透露,該機器人未來將成為支撐“當日達”配送服務的關鍵技術支撐。
除硬件創新外,亞馬遜還展示了AI智能體系統Project Eluna。這一被形容為“員工認知助手”的系統,通過優化分揀路徑與任務分配,旨在減輕一線員工的決策負擔。兩項技術均強調“人機協作”理念,而非單純替代人力。
針對“裁員”質疑,亞馬遜機器人部門首席技術官Tye Brady在活動現場強調:“技術升級的核心始終圍繞人的需求。”公司發言人同步公布數據,稱過去十年間亞馬遜在美國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居行業首位,并宣布將在假日季啟動25萬人的招聘計劃,以實際行動反駁外界猜測。
然而,公司高層此前的表態仍引發關注。今年6月,CEO安迪·賈西在內部信中曾明確指出,AI技術的普及將導致“整體人力需求結構調整”,部分崗位數量可能縮減,但同時會催生新的技術與管理崗位。這種“有增有減”的崗位變化,正成為科技企業自動化轉型中的普遍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