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領域備受矚目的胖東來商貿集團,即將開啟一項創新舉措——設立“企業開放日”。自2025年11月1日起,胖東來將每月定期舉辦兩場開放活動,向其他企業分享其獨特的經營理念與管理模式。不過,這項活動并非免費參與,每位參訪者需支付20000元費用。
根據活動方案,開放日定于每月10日和20日舉行。為確保交流效果,每場活動參訪人數嚴格控制在15人以內,同一企業最多可安排5人參加,每月兩場活動總人數不超過30人。報名企業需通過審核,審核通過后需簽署合同并完成繳費。為保證公平性,每位參訪者每年僅有一次參訪機會。
胖東來方面表示,開放日的設立旨在將企業多年積累的先進理念和管理方法分享給志同道合的同行,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但背后還有一個未明說的原因:隨著胖東來知名度提升,前來參觀學習的企業絡繹不絕,給企業正常運營帶來較大壓力。通過收費方式,可以篩選出真正有學習意愿的企業,避免無效參觀。
現實中,企業間參觀學習現象普遍,但真正能學以致用的案例并不多。許多企業將參觀視為完成任務或變相旅游的機會,而非真正學習先進經驗。這種行為不僅浪費了被參觀企業的資源,也干擾了其正常經營。特別是像胖東來這樣注重員工獲得感和消費者體驗的企業,頻繁的無效參觀更是一種負擔。
胖東來的經營理念強調利益共享,注重員工幸福感和消費者體驗。這種理念要求企業經營者具備與員工和消費者共享利益的胸懷,而非單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果沒有這種理念支撐,即使參觀胖東來,也難以真正掌握其管理精髓。因此,胖東來通過收費設置門檻,既是對自身資源的保護,也是對真正學習者的篩選。
然而,部分媒體在報道此事時,將焦點集中在2萬元的收費標準上,質疑胖東來此舉的動機。這種解讀顯然忽略了胖東來的真實意圖。從收入規模來看,每月30人的限額,即使全年滿員,收入也不過720萬元,遠不足以覆蓋開放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收費顯然不是目的,而是篩選機制的一部分。
媒體對收費標準的過度關注,或許是為了吸引流量,但這種解讀偏離了事件的核心。胖東來推出開放日,本質上是希望通過有償方式,提升參觀學習的質量,避免資源浪費。對于真正想學習先進經驗的企業來說,這筆費用是值得的投資;而對于那些只想完成任務的企業,收費則是一種有效的篩選手段。
從行業角度看,胖東來的做法值得其他企業借鑒。企業的成功經驗是長期實踐的成果,理應獲得相應回報。同時,通過收費機制,可以減少無效參觀,讓真正有學習意愿的企業獲得更多價值。這種模式不僅有利于被參觀企業,也有助于提升整個行業的學習效率。
這種模式也可以擴展到其他領域。例如,對于那些以參觀、考察為名,實則干擾企業正常運營的行為,也可以考慮引入收費機制。只有當參觀者能夠為企業帶來實際幫助時,才應免除費用;否則,收費是一種合理的篩選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