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速,各地機場布局日益完善,航線網絡覆蓋范圍不斷拓展。過去五年間,民航領域年均投入超過千億元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升級,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成渝地區四大世界級機場群初具規模。目前,國內航線總數已達4513條,通航城市超過260個,為旅客出行和貨物運輸提供了更便捷的選擇。
在干線機場加速建設的同時,支線機場的發展也邁入新階段。以新疆為例,當地已構建起全國覆蓋范圍最廣、支線機場數量最多的航空網絡體系。截至目前,新疆運輸機場總數達28個,省級行政區域內機場密度從“十三五”末的每10萬平方公里1.3個提升至1.7個,五年間累計完成旅客吞吐量超1.7億人次,民用機場數量位居全國各省區之首。
位于帕米爾高原的塔什庫爾干紅其拉甫機場是這一發展成果的典型代表。該機場海拔3258米,跑道長度居新疆民用機場之首,是我國最西端的高海拔運輸機場。自“十四五”期間投入運營以來,機場為當地居民開辟了高效的空中通道,極大縮短了與外界的時空距離,成為高原地區交通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作為新疆航空樞紐的烏魯木齊天山機場,近期完成了第四次改擴建工程。擴建后,機場新增了烏魯木齊至巴黎、馬德里、亞的斯亞貝巴等國際貨運航線,進一步強化了新疆作為“一帶一路”核心區航空物流樞紐的地位。今年暑運期間,該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200萬人次,單月旅客量首次超過6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同比大幅增長27.5%,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