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發表在《應用工效學》期刊的研究為久坐辦公人群帶來了福音。研究顯示,采用特定的“坐—站”輪換模式,能有效緩解下背部疼痛,這一發現為改善辦公健康提供了新思路。
該研究由格里菲斯大學主導,聯合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研究團隊對比了兩種坐站輪換方案的效果:一種是統一規定的“坐30分鐘、站15分鐘”固定比例;另一種是由參與者根據個人舒適度或偏好自行設定的個性化比例。
參與研究的對象均為長期伏案工作的辦公人員,且在入組前一個月內均出現過下背部疼痛癥狀。所有參與者均已配備并使用可調節高度的升降式辦公桌,這為研究提供了統一的硬件條件。
研究結果顯示,經過三個月的干預,無論采用固定比例還是自定比例,參與者的下背部疼痛均得到緩解。但值得注意的是,遵循30:15固定輪換方案的受試者在“最嚴重下背部疼痛程度”上的改善更為顯著。這一組別的參與者還報告了壓力水平下降、專注力提升等額外益處。
格里菲斯大學“工作、組織與福祉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員夏洛特·布雷肯里奇博士指出,固定比例方案的清晰結構和穩定節奏可能是其效果更佳的關鍵。她表示:“參與者普遍認為30:15方案易于執行,且執行得更為規律,這很可能得益于其明確的指導性。”
相比之下,個性化方案雖然賦予了參與者更大的靈活性,但可能導致執行的一致性下降。布雷肯里奇博士解釋稱,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參與者可能更容易因個人偏好或環境因素而調整坐站時間,從而影響整體干預效果。
研究還發現,固定比例方案的依從性明顯高于自定比例組。更高的依從性或許解釋了為什么30:15比例在緩解下背部疼痛方面成效更顯著。布雷肯里奇博士強調:“清晰的規則和穩定的節奏有助于參與者形成習慣,從而更持久地堅持這一方案。”
盡管個性化方案在靈活性上具有優勢,但研究結果表明,對于需要緩解下背部疼痛的伏案工作者而言,固定比例的“坐—站”輪換方案可能更為有效。這一發現為辦公場所的健康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有助于推動更健康的日常行為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