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主任陸林就腦機接口技術的突破性前景發表了重要觀點。他指出,這項技術有望徹底改變人類對抗認知衰退的方式,甚至可能實現記憶修復的醫學奇跡。目前其團隊正聚焦于癡呆癥預防和記憶恢復兩大方向展開深入研究。
陸林在演講中透露,國內科研團隊已在腦機接口臨床應用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我們已啟動系統性臨床試驗,在病例積累方面已形成顯著優勢。"他特別對比了國際同行數據,"某國際知名科技企業完成的7例植入手術,而我們的臨床團隊已經成功實施30例,積累了更豐富的實操經驗。"
這位權威專家進一步闡述了技術演進方向:通過腦機接口實現知識直接輸入大腦的構想正在從科幻走向現實。他描述道:"未來或許能開發出存儲學科知識的智能芯片,通過微創植入方式與大腦神經網絡建立連接。這種技術若能成熟,將使人類在短時間內掌握系統化知識體系成為可能。"
針對技術倫理爭議,陸林強調當前研究仍處于早期階段。"雖然實驗室數據令人振奮,但要將概念轉化為安全可靠的臨床應用,還需要突破神經信號解碼、生物相容性等多重技術瓶頸。"他特別指出,任何涉及大腦的醫療技術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安全評估和倫理審查。
據與會專家介紹,腦機接口技術目前主要應用于醫療康復領域,包括幫助癱瘓患者恢復運動功能、治療抑郁癥等精神疾病。陸林團隊的研究則開辟了認知增強新方向,其研發的神經調控裝置已在小鼠實驗中顯示出改善記憶功能的潛力,為攻克阿爾茨海默病等頑疾提供了全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