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藍鯨新聞記者在市場調研中發現,曾經被炒得火熱的小米汽車訂單轉讓市場正經歷明顯降溫。數月前,消費者若想購得小米汽車訂單,需支付數千元至上萬元不等的加價費用;而今,這一市場卻呈現大幅折價態勢,部分訂單甚至面臨“無人接盤”的尷尬局面。

以小米SU7為例,當前訂單回收價已跌至1500元,YU7訂單的回收價也僅在2000-3000元區間。這意味著,早期支付5000元訂金的車主若選擇轉手,將直接損失3000元左右。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大量小米車主發布訂單轉讓信息,部分車主試圖以原價轉讓,但鮮有人問津。有車商透露,即便是2000元的回收價,也需要一定時間尋找買家,原價轉讓幾乎不可能實現。
時間回溯至今年6月,小米YU7上市時曾創造“3分鐘大定20萬臺,18小時鎖單24萬臺”的銷售奇跡。彼時,由于市場需求旺盛與交付周期漫長(標準版YU7最晚需48周交付),二手平臺上訂單轉讓加價幅度高達3000至10000元,甚至出現2萬元的天價轉單。然而,進入9月后,這一狂熱氛圍迅速消退。有車商感慨:“兩個月前加價1萬搶著要,現在降價3000都沒人接。”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訂單轉讓市場主要有兩種操作方式。第一種是配合修改訂單信息,需原車主向小米官方申請變更上牌人信息。但根據小米規定,訂單僅支持變更為直系親屬(如父母、子女、配偶)。為規避限制,部分黃牛通過偽造證件(如結婚證、戶口本)制造虛假親屬關系完成轉單。這種方式雖能使車輛在交付時仍被視為一手車,但存在法律風險——偽造證件屬違法行為,且小米官方持續打擊違規轉單行為,一旦查實,訂單可能被暫停或取消,消費者將面臨錢車兩空的風險。
第二種方式是“先提車后過戶”,即原車主完成購車流程并將車輛登記在自己名下后,再通過二手車交易過戶給實際買家。這是目前轉單市場中最常用且相對安全的方式。轉單市場之所以曾火爆,核心原因在于小米汽車提車周期過長。對于急于用車的消費者而言,通過轉單市場獲取排序靠前的訂單,成為縮短等待時間、盡早提車的捷徑。
談及轉單市場遇冷的原因,多位車商指出,核心在于供需失衡。“當初很多人跟風下單,現在拋售訂單的人太多,接盤的人太少,我們只能壓價收購。”一位車商表示,行情轉折點出現在9月,“八月時訂單還能加價轉手,但之后小米汽車的網上風評急轉直下,轉讓的人就開始變多。特別是成都車禍事件之后,來問價的車主更多了。”另有車商坦言:“現在能回血2000元左右已經不錯了,好歹能減少一部分損失。要是再猶豫,之后可能連這2000都拿不回來,5000元定金全得虧掉。”他強調,這樣的回收價還是針對近期就能提車的訂單,至于交付周期長的,他們根本不敢接手。
與轉單市場遇冷形成對比的是,小米汽車的二手車市場表現相對穩定。記者從多家二手車平臺查詢發現,目前行駛百公里以內的小米YU7準新車,掛牌價普遍較新車價格高出約1萬元。其中,圈內流通的最低報價為25.98萬元,雖較官方指導價仍高出約4000元,但相比剛上市時的溢價幅度已明顯收窄。整體來看,二手YU7價格雖出現小幅回落,但尚未跌破發售價。
談及成都的小米車禍事件,多位車商表示,該事件并未對二手行情產生太大沖擊,銷售影響也有限。“店內仍保持平均兩天一臺的頻率出售,該買小米的還是會買小米。”另有車商坦言:“小米的車本身沒有問題,主要是駕駛方式要注意。相比奔馳C等車型,小米汽車已經是非常保值了。”
乘聯會發布的2025年9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數據顯示,小米汽車以41948輛的成績位列新勢力品牌銷量第二名。截至9月底,小米汽車已在全國119個城市開設了402家門店,為消費者提供更便捷的購車和售后服務體驗。小米品牌在三四線城市的市場認可度較高,潛在用戶群體龐大,為其持續增長提供了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