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航天領域,湯姆·穆勒的名字如雷貫耳。作為SpaceX的“元老級”員工,他親手打造了梅林發動機,這款發動機憑借著930多次飛行零事故的驚人紀錄,成為獵鷹系列火箭從獵鷹1號到重型獵鷹的“動力心臟”,也助力馬斯克將太空夢想一步步變為現實。
如今,這位航天界的傳奇人物又有新動作。他創立的ImpulseSpace公司宣布,將進軍月球貨運市場,自2028年起為月球運送中型貨物,瞄準市場上長期存在的“中間空白”領域。
當前的月球貨運市場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態勢。小型貨運方面,Astrobotic的Griffin著陸器最大載重僅625公斤,IntuitiveMachines的Nova-C著陸器更是只有130公斤,僅能運輸一些小型儀器,對于月球車等較大設備則無能為力。而在大型貨運領域,SpaceX的星艦載重可達100噸,BlueOrigin的BlueMoonMark2著陸器也能運載30噸貨物,但這些“大塊頭”主要是為載人任務或大型基地建設設計的,對于大多數客戶來說,不僅成本高昂,而且實用性不強。
穆勒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市場空白,將目標鎖定在0.5到13噸的載荷區間。這個看似普通的范圍,實則涵蓋了月球基地建設所需的大量物資,包括月球地形車、通信中繼站、太陽能發電板以及小型居住艙等。對于正在推進阿爾忒彌斯計劃、急需運輸基建物資的NASA來說,ImpulseSpace的中型貨運服務無疑是“雪中送炭”。雖然穆勒并未公開與NASA的談判進展,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他對此次合作志在必得。
ImpulseSpace敢于涉足月球貨運領域,并非僅僅依靠穆勒的名氣,而是有著扎實的技術積累作為支撐。公司的核心技術之一是一款名為Mira的太空拖船,這款拖船早在2023年就完成了首次任務,并在2025年協助OrbitFab完成了衛星加油示范任務,成功為地球靜止軌道(GEO)的航天器輸送了50公斤聯氨燃料,其電力、通信和推進系統均表現出色。
基于Mira拖船的成功經驗,ImpulseSpace開發了一套月球貨運系統,采用“組合拳”策略。該系統由Helios踢級和月球著陸器組成,采用模塊化設計,便于組裝和維護。任務流程分為三步:首先,利用火箭將組合體送入近地軌道;接著,Helios踢級作為“太空擺渡車”,耗時一周將著陸器送入月球低軌道;最后,著陸器自主降落在月球表面。這種設計不僅靈活,還能有效降低成本,即使某個部件出現故障,也不必更換整個系統。
在推進劑選擇上,ImpulseSpace采用了亞硝酸和乙烷的組合,這是Mira拖船已經驗證過的可靠方案,能夠在太空中長期穩定存儲。目前,Helios踢級已經進入開發階段,計劃于明年年底進行首次飛行測試,這將為2028年的月球貨運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盡管月球貨運市場前景廣闊,但競爭也異常激烈。BlueOrigin是ImpulseSpace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其BlueMoonMark1著陸器載重可達3噸,且計劃于明年首飛,比ImpulseSpace早了七年。然而,穆勒對此并不擔憂,他強調自家系統在價格上具有明顯優勢。在SpaceX工作期間,穆勒積累了豐富的成本控制經驗,梅林發動機正是憑借低成本和高可靠性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穆勒的眼光不僅局限于當前的市場競爭,更著眼于未來的發展。NASA已經將重型貨運任務分配給了SpaceX和BlueOrigin,前者負責運送加壓漫游車,后者負責運送月面棲息地,載重均在12噸以上。但隨著月球基地的建成,日常補給和設備維護將成為主要需求,而這正是ImpulseSpace的優勢所在。根據計劃,ImpulseSpace將從2028年起每年執行兩次月球貨運任務,每年可運送6噸貨物,完全能夠滿足月球基地常態化運營的需求。
在穆勒的規劃中,月球貨運只是第一步,他的目標是構建完整的太空物流生態系統。月球上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尤其是氦-3,這種被譽為“完美能源”的核聚變燃料,地球上僅有0.5噸,而月球上卻多達26萬噸,足以滿足全球2600年的能源需求。更令人振奮的是,中科院的研究發現,月壤中的氦-3存在于玻璃層的氣泡中,常溫下即可提取,大大降低了開采難度。未來,ImpulseSpace的貨運系統有望成為“雙向班車”,在運送設備到月球的同時,將氦-3等資源運回地球。
除了月球,ImpulseSpace還在秘密籌備火星任務。三年前,公司就與RelativitySpace展開合作,目標是在2029年將著陸器送上火星,這與月球計劃幾乎同步推進。穆勒的野心顯而易見:以月球貨運為起點,掌握深空運輸技術,為未來的月球資源開發和火星殖民奠定基礎。
從SpaceX的發動機設計師到深空物流的開拓者,穆勒始終與火箭緊密相連。他的月球貨運計劃恰逢商業航天的轉型期,月球正從單純的科研場所轉變為資源開發和基地建設的“經濟前沿”。Helios踢級明年首飛,2028年開啟月球貨運,2029年探索火星,穆勒的時間表緊湊而明確。盡管BlueOrigin搶占了先機,但穆勒手中的技術、成本優勢以及對市場的深刻理解,讓這場月球貨運競賽充滿了變數。隨著NASA阿爾忒彌斯計劃的推進和商業公司對月球資源的爭奪,未來十年,地月之間的太空活動必將愈發頻繁。而穆勒的中型貨運系統,或許將成為連接地球與月球的“關鍵橋梁”,為人類太空定居的夢想提供有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