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我國動力電池生產與使用規模持續擴大,已成為全球動力電池領域的核心力量。為規范行業健康發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期正式批準并發布了《廢棄電池化學品回收利用評價技術規范》等五項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國家標準。至此,我國已累計出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相關國家標準22項,覆蓋回收通用要求、管理規范、拆解技術等全鏈條環節,為行業提供了系統化的技術支撐。
新標準的實施已顯現顯著成效。以《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拆解規范》為例,該標準通過細化拆解流程和技術要求,推動企業提升資源回收效率。部分企業通過優化工藝,鎳鈷錳等關鍵金屬的回收率達到99.6%,鋰元素回收率達96.5%,不僅降低了原材料依賴,還創造了可觀的經濟價值。同時,規范的回收流程減少了重金屬污染風險,對生態環境保護起到積極作用,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多贏局面。
為進一步強化標準引領作用,市場監管總局與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加快推進全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組建工作。該委員會將整合電池制造、回收、環保等多領域專家資源,聚焦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等多元場景的電池回收需求,加速制定一批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國家標準。此舉旨在構建更加完善的標準體系,推動行業向規范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在國際標準制定領域,我國憑借產業規模和技術積累優勢,已成為全球動力電池回收標準化的主導力量。目前,我國專家深度參與全部相關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其中牽頭提出的《電池回收利用深度放電通用指南》IEC國際標準提案已通過立項。近40名中國專家活躍于國際標準組織電池技術機構,實現工作組層面全覆蓋,為全球電池回收技術規則的制定貢獻了中國智慧。這一系列突破標志著我國在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從“跟跑”向“并跑”“領跑”轉變,為全球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