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近日以全新姿態進入公眾視野。與以往在制造車間或研發設施中執行任務的場景不同,這款機器人現身紐約時代廣場,在萬圣節期間化身“糖果使者”,向過往行人派發節日糖果。這一舉動標志著其應用場景從工業環境向公共服務領域的延伸。
事實上,“擎天柱”的服務實踐并非首次。去年特斯拉舉辦的“We, Robot”發布會上,該機器人已承擔起為嘉賓遞送飲料的任務。在洛杉磯的特斯拉餐廳中,它還曾負責分發爆米花并引導顧客入座。這些實踐表明,特斯拉正通過多樣化場景測試機器人的交互能力與服務潛力。
從功能設計來看,“擎天柱”被定位為兼具家庭與商業用途的通用型機器人。在家庭場景中,其可承擔清潔、搬運等重復性家務;在商業領域,則能執行從生產線操作到工廠物流的廣泛任務。目前,特斯拉已在自家工廠部署該機器人完成部分基礎工作,驗證其工業環境下的適應性。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近期財報會議上透露,項目研發已進入關鍵階段。他強調:“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產品。”馬斯克指出,特斯拉的獨特優勢在于同時掌握汽車制造、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三大領域,而傳統車企尚未在該賽道形成實質性布局。
盡管前景廣闊,項目仍面臨技術瓶頸。馬斯克特別提到手部與前臂的設計難題:“人類手部的精妙結構經過數百萬年進化,其肌肉分布、關節自由度與力量配比都蘊含深刻生物學邏輯。”他解釋稱,機器人的手臂系統需模擬人體肌肉-骨骼聯動機制,這導致前臂部分的機電一體化設計復雜度遠超其他部位。
目前,“擎天柱”已具備基礎移動能力。馬斯克透露,在加州帕洛阿爾托的工程總部,多臺機器人正進行全天候自主行走測試。這種持續的技術迭代與場景拓展,正不斷強化外界對項目商業化進程的關注。隨著機器人頻繁出現在城市核心區域,特斯拉正通過實際部署驗證其社會適應性,為未來大規模應用積累數據。










